“沒辦法,這是市場導向的問題。”
何旦插話說:“其實現在很多小孩都挺可憐的,他們也想多練練本事,但公司要求他們接商務,他們也只能硬著頭皮上,最後就是捱罵唄!”
“沒錯。”
張嶸點頭說:“現在是資本的話語權最大,這就導致市場環境會越來越浮躁。
因為資本關心的只有一個問題,就是變現。
以前的藝人,還得練練舞、唱唱歌。起碼得有點作品,有點特長,才能登臺。
但現在資本連這點耐心都沒有了,恨不得今天推出的藝人,明天就圈粉變現。
這樣的市場環境,像以前那樣數十年如一日打磨技藝的藝人,肯定不吃香了,資本等不及。”
黃石點頭說:“人藝、戲劇團裡,好多演員都接不到戲,每個月只能拿幾千塊錢的固定工資,我這學校要是辦起來,就請他們當客座教師,按課時給他們發工資,能幫一把就幫一把。”
想了想,張嶸還是表示:“但我覺得未必有那麼多人願意去。”
“願不願意去是一方面。”
黃石點頭說:“如果是私底下辦辦培訓班倒沒什麼,但要是在學校任職的話,是必須要有教師資格證的,這是主要的問題。”
“想要做大,還是要正規一點的。”
張嶸想了想,笑著說:“不過演技好的演員,未必教得好,戲是帶出來的,不是教出來的。”
聽到他這麼說,黃石有些驚訝。
“我不是針對您啊!”
張嶸以為他誤會自己諷刺表演系授課水平,便解釋:“我是說,真正好的表演,是靈光一閃的迸發,是一種狀態,沒法複製的。”
黃石來了興趣,瞅著他笑問:“你覺得最好的表演是怎樣的?”
“表演沒有最好,只有最合適。”
張嶸認真說:“體驗派的真實固然有衝擊力,但方法派都精妙設計,也有很好的效果,不過我最喜歡的表演,是自然的狀態,是一段表演結束後,導演不喊咔,演員的那種茫然,是突發狀況中,人最下意識的反應,是人體自身的生理本能。
所以,我很喜歡看紀錄片,看最真實的人,最真實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