嘚瑟大了容易掉『毛』,魏藻德便是掉『毛』的代表。
若說原因,倒是有些故事。
魏藻德自幼聰明,口才了得,可以說是口若懸河的典型,年紀輕輕就已經在京城有了姓名,並且身世不差,小小年紀就能成為國子監的學生。
他與別人不同,在學院初次招生的時候,魏藻德便報名,當時可以說是眾多先行者之一,經過初選,眾人都同意他的報名申請。
不過麼,在最後,卻被方書安親自踢出隊伍。
那時,當天招生工作完成,人們邊滿是欣喜的整理著當日的報名登記表。
方書安拿過去看的時候,便仔細的觀察。
魏藻德?
這廝也來了?
別人不知道這廝什麼人品,方書安可是清楚的很。
無事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
此話用來說,明末文人士大夫只知誇誇其談,但面對國家危局卻毫無應對之策,只會在江山易主之際透過『自殺』的方式,來報答君王的“恩養”。
雖有失偏頗,但從文臣們的表現來看,也頗有一番道理。
但其實,就最後朝堂剩下那些士大夫來看,能做到“臨危一死報君王”的還算是有良心之人,尚有不少身居高位的大臣非但做不到這一點,反而還會恬不知恥地攻擊舊朝!
最後一任首輔魏藻德,正是如此不要臉的典型。
如果算起來,崇禎算是對魏藻德知遇有加,因為他擅長辭令、極有辯才,深諳帝王心術,在奏事時迎合皇帝的心意,深受器重。
狀元兩年後,被超拔為少詹事兼東閣大學士。四年,晉升兵部尚書兼工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不久便成為內閣首輔。
魏藻德從考取狀元到出任首輔,前後只用四年時間,可謂神速。
崇禎帝無力迴天,最終自縊殉國。
魏藻德居官期間毫無建樹,唯一成就也就是號召百官捐款助餉。
李自成進京後,令明臣悉數報道,首輔魏藻德忙不迭地去拜見。
李自成怒斥魏藻德,後者卻不以為意,劉宗敏對明遺臣沒有好印象,所以一上來便責問魏藻德,“你身為內閣首輔卻坐視國家淪喪,怎麼還有臉活著?”魏藻德陪著笑臉回答,“罪臣本是一介書生,對治國理政本來就不在行,況且先帝昏庸無道、剛愎自用,局勢之所以無可挽回,全是先帝之罪。”
劉宗敏聽後勃然大怒,罵他是個忘恩負義的混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