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鄧艾欲走,鍾會道:“鄧將軍何必心急,你我統帥難得相見,我已備下晚宴,等用宴之後,休息一夜,明日再走亦不遲。”
鄧艾道:“感謝鍾將軍好意,只是軍務在身,不敢片刻延誤,只能儘快返回。至於開宴飲酒,等成功之日,再痛飲也。”
見鄧艾執意要走,鍾會只好道:“也好,那我就不強留。”
鄧艾道:“謝鍾將軍,還請鍾將軍命田將軍準備數日,之後便向劍閣西進軍,我期待與田將軍於漢德陽亭會師。”
鍾會道:“請鄧將軍放心。”
鄧艾拜謝鍾會後,便告辭離去。
見鄧艾來去匆匆,鍾會心裡有些嘀咕,竟然坐在那裡,沉默良久。
見況,杜預向前,道:“鍾將軍,鍾將軍。”
鍾會這才反應過來,道:“元凱,有何事?”
杜預道:“將軍如何看待鄧將軍之計謀,到底能成否?”
鍾會走到地圖前分析道:“陰平道長年失修,數百里荒無人煙,還要翻越天險摩天嶺,豈是易事。”
杜預道:“鄧將軍麾下三萬多人,皆乃西部精銳之師,只要將帥奮不顧身,是很可能到達江由。”
鍾會道:“你有所不知,以前蜀相諸葛亮在時,在陰平道上設有圍城與伏兵,以此防備魏軍偷襲。後來諸葛亮去世,蜀國國力不濟,蜀主撤掉道上圍城與伏兵,然而卻在江由設關口,關中至少有三校約三千人馬。”
杜預道:“那這麼說,就算鄧艾成功到達江由外圍,亦無法攻克江由關口,時間一久,補給困難,必遭失敗。”
鍾會道:“所以鄧艾此計甚險,若成,則能滅亡蜀國,若敗,則全軍盡覆而死無葬地。”
看來鍾會對於鄧艾的偷渡之計,並非完全認可。但鄧艾是征戰數十年的老將,在軍中資歷甚高,他執意要試,鍾會也難以干預,只能成全。
鄧艾離開白水關,策馬返回陰平橋頭的路上。
鄧忠道:“父親,今日鍾會聽過父親計謀,感覺他並不太認可。”
鄧艾道:“鍾會長於謀略,所以在淮南屢立功勳。然而內戰與外戰有所不同,內戰是門派更迭之鬥,外戰是國家存亡之博,所以外戰比內戰更難。而鍾會已在漢中揚威,即使班師,只要能守住漢中,亦能得到封賞,所以他不願冒險。而我功勞不如鍾會,若此時停下征伐,將無寸功。之後下場會如何,或被鍾會統領,成其麾下卒。或被調回朝廷,另任閒職。所以若要掌握命運,就必須冒險,沒有退路可言。”
鄧忠道:“兒明白也,等回到橋頭,整頓三萬將士,偷渡陰平,奇襲江由。”
鄧艾道:“很好。”
鄧忠道:“那父親認為此役勝算幾何?”
鄧艾堅定地看著他,道:“大魏必勝,蜀必敗!”
於是鄧艾、鄧忠等徹夜趕路,返回陰平橋頭。
鄧艾來到白水,與鍾會召開軍事會議之事,不久被姜維得知。
姜維太瞭解鄧艾,他知鍾會在劍閣受阻,鄧艾一定會穩不住,鄧艾會讓鍾會在劍閣牽制自己,然後鄧艾本人率軍偷渡陰平,出其不意進攻江由縣。由於姜維肩負守衛劍閣之重任,無力分兵江由,於是他上疏皇帝,請求派一軍增援江由,另外讓江由守將馬邈率三校將士堅守險要,以防魏軍來犯。
幾日後,姜維的上疏到達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