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甦醒書信傳授給宋江的游擊戰,只用兩臺新式投石機,配備二三十人員便可折騰肅王一整夜,而且甦醒還分了工,各負責上下半夜,輪流休息,目的不是為了殺多少人,只為了拖垮肅王。
甦醒已經在開封安排好一切,就等肅王歸來,果不出其所望,出征半個月後,肅王狼狽回京,硬著頭皮向趙佶彙報戰事。
“什麼?死了三萬將士,連敵方的面都沒見著?”趙佶一聽大驚,如此怎麼跟天下百姓交待,怎麼生了這麼一個窩囊兒子。
“李彥,急宣定王、鄆王、蔡太師、高太尉進宮。”趙佶吩咐道。
不一會兒四人前來,聽聞戰事彙報後,均陷入了沉默。
“召你們前來,是商量對策的,怎麼不說話?”趙佶問道。
“兒臣覺得田虎的戰法實在詭異,他們只是勝在戰法新奇,但根據肅王描述,人數應該不超過五千,所以只要兵集一處,他們便沒辦法。建議增加至十萬兵力,一舉殲滅。”定王趙桓說道。
“兒臣認為不妥,區區一個田虎便牽制大宋十萬兵力,那西夏、金國該如何防備,據聞南方還有不少起義軍蠢蠢欲動,如此佈置,便是徵集千萬兵力也只能處處被動,而且如此兵力,大宋國力又該如何承擔?”鄆王趙楷說道。
“那鄆王以為如何滅敵?”趙佶問道。
“肅王此敗,在於被動挨打,沒有主動出擊,抑或出擊方向沒有直指要害,打蛇打七寸,應先放棄晉城,擊其大本營,兒臣願領兵三萬,並立下軍令狀,不取回田虎首級,任官家處置。”趙楷說道。
“太師以為如何?”趙佶不相信鄆王有此能耐,他可不願意讓其再冒險。
“微臣以為,鄆王在同肅王比試中已顯露出卓越領兵才能,而且剛剛所述微臣認同,官家不宜拂了鄆王興致,從而埋沒其才能,微臣同意鄆王帶兵前往。”
蔡京準備將鄆王放在火上烤,他已經確信對方不是田虎手下,而且田虎在自己的安排下早已躲到太行山深處,肅王五萬人馬都束手無策,他根本不相信鄆王有此能耐,完全是信口雌黃,藉機滅了鄆王的勢,朝堂便全屬定王一黨,可謂一勞永逸。
“微臣附議。”高俅也站出說道。肅王如此窩囊一敗,定將一蹶不振,高俅決定再靠向定王,他也不相信鄆王能翻出天來。。
“鄆王你可想清楚,結果如肅王一般,你可知後果?”趙佶提醒趙楷道。
“兒臣絕不會拿大宋江山、拿將士性命當兒戲,請官家下旨。”趙楷語氣堅決。
“好吧,鄆王聽旨。”趙楷從政以來,屢次出奇制勝,趙佶也希望此次能勝出,好讓自己重點培養。
“命鄆王帶三萬駐京將士前往滅寇,三日後出發,不得有誤。”說罷將虎符遞給趙楷,眼含期待,他相信其能創造奇蹟,其實三萬人滅五千人哪算什麼奇蹟,完全是肅王太無能。
“兒臣遵旨,但兒臣想求一大將,便是种師中將軍。”趙楷提出要求。
“準,李彥擬旨,命种師中從西南趕回,到太原與鄆王匯合。”如此要求趙佶當然答應,恨不得再給他配備幾位有實戰經驗的大將,可數來數去,大宋能打仗的除了種家軍,還真找不出幾個上得了檯面的。
三日後,鄆王率三萬大軍向河北進發,甦醒親兵打扮,也混在隊伍中,在太原匯合种師中後,便直奔太行山腳駐營紮寨。
“蘇公子,為何我軍前進未遇到肅王描述的那般敵情。”待駐紮完畢後,趙楷將自己的疑問丟擲。
“這是因為種將軍處置得當,從太原開始,便沿路派出多路斥侯,他們遙相呼應,敵人沒有可乘之機,只得放棄。”甦醒當然沒告訴鄆王實話。
“那下步我們該如何謀劃?”趙楷問道。
“草民建議兵分幾路,各自隱蔽於太行山出口位置,敵人于山上物資匱乏,必將下山補充供給,我們分而擊之。”說罷取過地圖,細分伏擊位置。
“然後我跟隨種將軍,上山打草驚蛇,造出大軍圍剿攻山氣勢。他們不知道我軍實力,不敢更剛,只能一昧撤退,而山上少有空曠位置,必定會下山分散主力。”
“好,那就麻煩種將軍和蘇公子了,我負責扼制住各路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