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哼銘> 第55章 活好才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55章 活好才行 (2 / 2)

要是能搞出來預製破片,重量上就能減輕一些。

但是看起來簡單的鑄鐵片,現在卻成大問題,沒有檢測成分的儀器和方法,沒有合適的鑄鐵比例,臨時抱佛腳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預製鋼珠的問題不是沒有列入考慮,但是能造出來合適的鋼珠,方書安早就琢磨軸承去了……

鋼珠造不出,預製破片不理想,最後只好才用土辦法。

首先利用紙殼造球,紙殼選用原木漿,無需過濾雜質等步驟,只需要將其匯入磨具當中,經過乾燥,錘擊,再幹燥之後,形成內殼,在外包裹一層油紙,用作防潮隔水。

隨後再鑄造出兩個半片的球體,合成一個整球便得到能夠裝藥的彈殼。

鐵殼之外,便是鐵水倒出來奇怪的破片,有圓不溜秋的鐵疙瘩,也有三角錐或者小蝌蚪的一般的小鐵塊,他們透過一層層熬製的皮膠粘到鐵皮之外。

中間還會填些鋸末,以便於奇怪的破片能夠更好的附著在表面。

最後又是一層紙殼和油紙,火藥彈外科才算完畢,再裹上一層麻紙,套進麻繩袋子之後,才算完事。

大明的顆粒化火藥工藝基本達到黑火藥的巔峰,方書安並沒有做太多改進,畢竟現有的工藝,想要做成藥柱,難度還是比較大。裝藥之後陰乾,便是能上戰場的佳品。

可惜沒有碰炸引信,不然方書安覺得已經是目前工藝條件下的巔峰之作。

棉甲能防禦百步之外火繩槍的命中,卻擋不住近在咫尺破片。

鑄造的鐵殼已經儘可能薄,但是依舊有不小的重量。

沒辦法,事急從權,方書安準備下一步用鍛打的鐵皮衝壓製作。

衝壓機沒有,只好用原始的錘擊,相比之下效率低上許多。但是重量減少,可以加大裝藥量。

錘擊也不是人工敲錘,透過水車帶動滑輪組,設計成自動起落的大錘,往復敲擊之下,達到反覆捶打的效果。

此刻顆粒化火藥的裝藥量約有八兩,按照7:1的威力比,也不過相當於80克tnt,比較後世的主流手榴彈,大約是中流裝藥水平。

黑火藥的爆速不及tnt,相比之下,威力恐怕也就限於六米到十米之間殺傷力。

但是,足夠!

此前不是沒有火藥彈,一個個大疙瘩,充其量就是大炮仗,能炸死人都要靠運氣。

等效80gtnt的火藥彈就不一樣,結合破片的威力,一彈下去炸死四五個人不成問題,即便是身著重甲,四散的破片也能從任何保護不到的地方鑽進去,比如眼睛,比如交界部位。

還有就是戰馬腹部等柔軟部位,被破片擊中之後,造成的疼痛會讓其瞬間倒地。莫說戰鬥力,不把馬背上的騎手殺死都算運氣好。

這便是方書安之目的,儘管總重量達到六斤的火藥彈不能像鏈球那樣扔到百米之外,只要他們集中爆發,即便是重灌騎兵也要全部趴在地上。

更不要說,藉助投石機等武器之後,投出幾百米的距離。

變相等於把大威力開花彈引入戰場,那場面,想想就能讓敵軍陣地變成修羅場。

唯一的缺點便是發射方式比較複雜,需要用旋轉的力量投擲出去。

當然,這裡邊有兩層含義在內。

選拔擲彈兵是方書安留下的後手,算是他以後組建精銳部隊的試點,畢竟在歐洲,擲彈兵最開始也就是整個軍隊裡最為精銳的存在。

喜歡橫明請大家收藏:()橫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