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在信中你說能保證一倍以上的收益,最高可五成收購,別家不知,為儘快湊齊,我最高的收購價格達到溢價四成。父親也不奢求能賺多少,他只希望救回天華,但是,真的能做到翻倍收益?”
林月華太好奇了,任誰跟她說遠道而來送糧能有翻倍收益她都不信。
也就是有救弟弟的成分在內,不然就是憑藉瓷磚大發橫財的方書安,也不能給其任何信心。
“不怪你們沒信心,我們要乾的事情,過去基本無人做過。你信不信,只要糧食開始發售,根本無需我們出面,自有人全數包圓!”
眼前人說的篤定,但林月華越覺得不可能,事情越說越玄幻!
隨著林家商隊到達,其他家的商隊也逐漸到了,更有李家因為遼東優勢,藉助船運。
相比之下,他家運來的糧食不但多而且價格更低。
只是,李家內部就不是鐵板一塊,為了保密需要,只是動用李如松和李如梅那一支的商隊。
至於李如柏,老子還不知道在哪躲著,兒子更是和黃臺吉說不清楚,離他們越遠越好。
瀋陽城裡,糧食價格並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在熊廷弼和眾商戶會談一次之後,稍微收斂幾天,現在又開始反彈。
放任不管不是辦法,表面功夫仍舊要做。
熊廷弼再次召集大小糧商,在瀋陽城最大的酒樓商議糧食價格問題。
“諸位,建奴在東邊虎視眈眈,國事緊急。我素知商人逐利,但是在國家大義面前,還望你們念及君父和百姓,莫要讓糧食價格上漲的厲害,適當時候開倉賣些糧食。你們有錢賺,百姓有糧吃,熊某面子上也好看。待戰事結束,定然不會忘掉諸位襄助之情。”
這恐怕是熊廷弼在公眾面前最軟的發言了,以往他可是殺伐果斷。
商人當中也有些是被別人裹挾的,但是沒有大戶吹風,他們也不敢貿然露頭。
眼見無人說話,熊廷弼也不再言語,而是端起手邊的茶,若無其事的飲下。
心裡卻想著:你們就作死吧,等到方書安糧食到了,且看你們還能裝聾做啞?
畢竟是經略,面子還是要給的,不講話是什麼個態度。
王財主是瀋陽城大戶,存量也是數一數二,此刻別人不出頭,他自己站了起來。
“經略,不是小的們不賣,實在是有心無力。昨日我東關的三家店一起開門,價格也就是三日前的價格,您猜怎麼的,剛剛開始便排起長隊,不過半柱香功夫,就被人買完了。等到下午一看,怎麼著,別人從我那買的糧食自己去街上加價買,您說說看,這不是白白讓人賺錢麼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