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樣也不是理想的用品,遠不如後世工業加氫油以及其他合成的助劑來的好用,但聊勝於無,也算是目前能得到最好的東西。
不管是脫脂帶來的氫氧化鈣的應用,還是梳毛機,這些比起後邊的東西,都是小巫見大巫。
後續的紡紗以及織布,才是降低羊毛布的關鍵所在。
其中紡紗也就是紡線技術的突飛猛進,才是紡織行業爆發的根本原因之一。
大明現在使用的紡紗機,也有多錠織機,但一般都是橫置四錠。
橫置四錠或者五錠的紡機,效率提高的有限。
當珍妮機出現以後,縱置佈局,一個紡綸帶動十個甚至二十個紗錠,將紡線的效率瞬間提高數倍。
珍妮機作為棉紗紡紗工具,直接用在毛線紡織當然不合適。
方書安將設計理念和原型機做給朱由校以後,便讓他帶著個匠人們去折騰。
若是說大明的匠人們由於眼界受限,創新力度不夠,但是在工藝精度和改良上,那絕對是一等一的存在。
經過匠人們的不斷努力,終於攻克羊毛紡線機一機多錠的困難。
解決掉紡線之後,最後一個難關就是飛梭織布機。
不同於紡線機,那個是將機器進行對應的最佳化,沒有太多技術上的難題。
飛梭織布機,有一個方書安一直想挑戰卻沒有挑戰成功的難題,那句是彈簧的設計和製造。
此前,由於馬車的顛簸過於厲害,他也只是透過設計板簧懸掛解決問題。
因為想要製造出滿足馬車懸掛重量的彈簧,難度實在是太大。
所以只有退而求其次,利用板簧頂替。
而飛梭織布機不行,彈簧是繞不開的問題,他是提供飛梭動力的來源。
韓江在向朱由校彙報之前,一直在實驗室盯著鐵匠們試製彈簧。
鐵匠們都是合作挺長時間的老手,各種各樣的模組零部件都見過,但是這螺旋形的鐵圈,還是第一次見。
“韓小哥,咱們這麼打造下去,哪怕是世子和公子的身價,都經不起這麼折騰啊。”
鐵匠說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