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哼銘> 第239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39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 (2 / 3)

若是按照常理,確實需要避嫌在家。

現在仍然進宮,御史們當然盯著,一窩蜂的撲上來。

這樣的事情,就是身為左都御史的李鋕要攔,都攔不住。

“閣老,這些摺子,我看就壓下去吧。”李鋕倒是通情達理,你們有寫奏章的自由,他們也有篩選並且留中不發的自由。

“壓下去?現在壓下去,明天會冒頭更多!你也是從御史過來的,年輕時候頭硬如鐵,老夫能夠理解。”方從哲說著。

“但是他們也太分不清形式了,現在大明的情況,怎麼能缺少您?”

李鋕不和御史們站在一條戰線的原因就是在這裡,現在天子臥榻,內閣只有一人,若是他現在真的請罪在家,那事情真的就難以處理了。

“他們並不知道這些內情,也不知道看上去風光的大明,實則危險至極,稍有不慎就是內外皆傷的局面!今日除了你還有誰?”老方淡淡地說著。

“崔尚書,不過他會晚些到來。”

“那就等著崔尚書,讓他來向陛下提吧!”方從哲說著。

“大人,真的要像奪情那般?那對您的名聲損害非常啊,當年張……的事情歷歷在目。”李鋕說著,頓了一頓,終於還是沒有將那個名字說出來。

萬曆初年,在一條鞭法推行的重要時刻,張居正父親病逝,按規矩,他需要回鄉守孝三年。

但是極為重要的情況下,如果真的放棄改革回去,等到回來的時候,天時地利都不在,根本不可能成功。

經過一番策劃之下,張居正便自導自演了奪情的戲碼。

經過幾次操縱,他便堂而皇之的留下來,主持改革,將守孝之事略過。

雖然從改革上來說,張居正的選擇沒有任何問題,成功的為大明實現中興。

但是造成的後果也十分明顯,那就是廣大讀書人對張居正的批評。

作為習孔孟之道的讀書人,竟然不孝,那怎麼說的過去?

於是乎,奪情之事,變成了他一生難以抹去的黑點。

甚至就是在死後,也揪著奪情一事不放。

李鋕沒有提此事,就是這麼個原因。

現在即便是老方想撂挑子不幹,他都不會同意,要不是有這麼一位人物在,中樞早就散了。

但是暫不迴避的事情他又不能先提起,表面上看是幫了暫時的忙,但是對後邊造成的影響也十分巨大。

所以,還是方從哲自己提起此事,早有其他人上奏摺就是。

“崔尚書,不知他是否願意上奏章……”李鋕突然想到什麼,說到。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