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劾劉綎的摺子一直就沒斷過,能有的花頭幾乎都用爛了。
剛開始的時候,只要是有新罪名或者是新的表述方式,都會送到朱常洛案前。
那些御史和勳貴們,為捏造出名頭,各種陳年老料都挖掘了出來。
什麼劉綎早年間曾經登過寡婦門啊,還有和誰家小妾有不清不楚的關係啊。
像這樣亂七八糟的名義都能拿出來,可見對方黔驢技窮之處。
並且,就是這些,也都是捕風捉影之事,用詞都是據聞,曾有人言……
雖然看上去十分荒謬,畢竟是涉及到京城安危的大事情,即使人們都知道,那是無中生有,也沒有人敢無視,經過查閱之後還是送上來。
不過麼,也要看皇帝是誰。
如果是個不瞭解情況之人,說不定真能被那些奏摺忽悠瘸了。
然而朱常洛是個有想法的皇帝,京營有多要緊他比誰都清楚也更在乎,現在越是那些勳貴鬧騰,越是說明,劉綎動了他們的蛋糕!
越是這樣,那就越好啊,那些人把持著京營的資源,抱成一團,所以京營雖然改來改去,卻是越改越差勁。
歸根到底跟這些人不無關係。
以前,還指望著李家人比如李如松或者李如梅來進行。
但是他們當時年紀還輕,不孚眾望,一個是年紀高以後,已經離不開遼東,一個是譭譽參半,聲名也支援不起。
恰好是劉綎,從南到北,從東到西,打了不知道多少勝仗。
尤其是在遼東之戰當中,高齡之下還親自上陣,一番事蹟牢牢將眾人壓制。
再看看京營的勳貴們,哪怕是幾家世襲的國公,到了這一輩,也沒有人有拿得出手的戰績,在劉綎面前,還真沒有可比性。
英國公一系,張維賢早早就掌控中軍都督府,但是真實作戰水平麼,可就見仁見智。
至於成國公朱純臣……
嗯……
此人不提也罷,作為歷史上最後一任成國公,崇禎對其信任有加,可惜這廝還不如張維賢。
他倆人也就是因為世襲的國公爵位,才能成為京營的頭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