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京營的氛圍變得很奇怪,此前,伴隨著互相熟悉以及訓練,劉綎帶來的那些人,已經漸漸與土著們融合在一起。
但是麼,事情總是發展的不進入人意,在剿匪取得勝利之後,土著們的態度,反而不如剿匪之前。
難道是因為外來人搶了他們的功勞?不能夠啊,為了和諧,劉老將軍甚至還有意識的壓縮軍功,將更多的留給土著們。
就是如此,似乎仍舊沒有改善……
並且,似乎隔膜越來越明顯。
秦小南已經不是第一次有這樣的感覺,說起來,他是遼陽人,此前一直是在建州衛當書記官一類的角色。
後來撫順等地接連失陷,秦小南也失去飯碗,城破人亡,失去隊伍的他,只好成為流民。
若是怎樣下去,指不定哪天會被建奴手下人擄走,成為耕種的農奴。
不過麼,天意究竟是站在大明一方,並沒有絕掉他的求生之路。隨著熊廷弼就位,劉綎等人開始進軍,幾路大軍一邊準備,一邊收集流民和潰兵。
經過一番機緣巧合,有著豐富作戰經驗的秦小南成為劉綎帳下的把總。
按例說他一個書記官,無論怎麼都不會成為武官。
奈何一是當時收攏的潰兵需要人統領,再一個就是需要一些人有和建奴的作戰經驗。
加上他常年在遼東,雖然是文吏,但是也有一身功夫和作戰技能。
趕鴨子上架之下,效果還不不錯,從最初的隊正成長為草根把總。
劉綎帳下人很多,尤其是靠著自己本事一點點爬上去之人比例極高。
即便如此,大部分沒有跟著他回來,留在遼東成為作戰主力。
還不到馬放南山之時,需要經驗豐富的軍官們保持對遼東的壓力。
接到充重組京營的命令之後,劉綎便選調一批老部下來幫忙。
而秦小南能成為幸運兒之一,也是因為他讀書識字,並且經驗豐富。
若是來參與到改造京營的事情當中,會是最佳人選。
劉綎選的人不多,但都是以一當十的人物。
是以,他剛來京營的時候,在一大堆沒什麼文化的把總中間,絕對是鶴立雞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