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哼銘> 第490章 糟粕的惡果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90章 糟粕的惡果 (1 / 3)

概括起來就是,主流意識形態儒家文化出了問題。

理論上來說,儒家文化有他的特點,但是同樣的,其中也有糟粕。

而糟粕卻是越來越明顯。

想當年,孔子也是腰佩長劍,能文能武,一直到唐朝,都是左手書右手劍。

你若是通文墨,我就拿詩詞歌舞砸你。

你若是曉武藝,我便用刀槍棍棒壓你。

但是從宋開始,因為統治階層的引導,漸漸的喪失掉他血性的一面。

反而糟粕那部分,也就是對人性的壓抑越來越明顯。

任俠之氣漸漸消散,只剩下“溫良恭儉讓”。

而這幾個字的背後,便只剩下對人性的壓抑。

如此一來,形成的壓抑便會和人性的本能需求,產生衝突。

壓抑的越厲害,衝突的也就越厲害。

等到一定程度,便是不可調和的矛盾。

爆發之後,就會產生人性的扭曲。

事實上,一定程度上,這個事情還能從島國反映出來。

他們自認為對唐宋乃至明代的儒家精神繼承的很好,別的不好說,人性的壓抑確實十足的厲害。

於是乎,表面上文明禮貌,骨子裡卻會有咬牙切齒以及各種變態的事情發生。

可以說,島國的狀態,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當時文化中糟粕部分的一種傳承。

再說華夏,事情發展到南宋時候,理學大家朱熹的理論,又成為人性壓抑的一塊巨石。

他老人家提出來的,“存天理,滅人慾”。

在原來的基礎上,更加禁錮,都不是說壓抑了,基本上是奔著消滅任性的需求本能。

在他的觀點裡,每一個讀書人,都應該成為,思想道德上的君子,沒有半分汙點的那種。

可是,這種情況基本是不可能實現的,誰還沒有點保留的小心思?

但是,統治者喜歡啊!

於是乎,人們只好上行下效,至少表面上要說的過去。

最後的結果呢,就是典型的偽君子。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