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在林大小姐肚子還沒動靜的時候,要是讓她知道熊家大姐還有孩子的存在,不知道會鬧出怎樣的畫面。
其實,剛開始,方書安還是有信心能說服她的。
但是麼,在某件事情之後,他也是改變了自己的想法。
畢竟,林月華是大戶人家出身,妻妾成群的事情,她可沒有少見。
再者說,林月華又不想別人說她是個妒婦,尤其肚子遲遲沒動靜的情況下,不止一次在方書安祖母面前說要給方書安納妾。
至於人選嘛,方書安自己院子裡就有兩個,不做他人想。
方書安大概知道她心裡的真實想法,可能是壓力太大。
這個女人為了懷上,在方書安別院組織過一場聲勢浩大的活動,符水也喝了不知多少,施粥的棚子更是遍佈京城要道,任方書安如何勸慰,就是不聽。
所以熊芷晴的事,絕不能讓她知道,不然會出大事!
今年的天氣十分舒服,該下雨的時候下雨,該晴天的時候晴天,就是方書安不務農,也能想到,今年畢竟是個豐收的年景。
按照原本的歷史上,就是天啟年了。
大明從天啟年開始,就沒有幾個豐年,趁著有這樣的好光景,多收穫一些糧食才是。
他正在研究著一分名單,是各不同地方推薦來學院的學員。
頭一年的名聲過後,學院名聲大噪,現在還沒到正式招生時間,推薦信已經快要塞滿學院的門房。
徐光啟要忙的事情很多,劉綎年紀大,不能讓他老人家操心此事。
而很多人選,又不是負責招生的老師能決定的,所以仍舊有不少信送到他這裡。
方書安看著那些推薦信,十分無奈。
感情這些人還是奔著原來薦官的思路去的,推薦來的人,不少是候缺的進士,儼然是把他這裡當做升官進爵的快車道。
學院缺學生麼?
當然缺了,並且缺口還不小。
但是,缺少的可不是這樣候缺的進士。
誰都知道,但凡是一直在候缺之人,要麼是看不上朝廷的安排,要不就是壓根沒輪到安排。
但是呢,真正有本事的人,朝廷怎麼會不安排?不是去翰林院就是去實權部門或者下邊縣裡做官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