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此,農田的而交易空前活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而為了農田,尤其是前期收儲土地的事情,不少地方都在想辦法。
畢竟是上頭的命令,乾的好了當然是有名利上的收穫。
於是乎,在利益的促使下,有些人便開始動歪腦筋。
山東,近日上報一件事情,按理說問題不大,是在收購農田時候發生的事情。
但是因為整個事件很典型,最後鬧得沸沸揚揚。
要說起因,是因為朝廷下達的收購令,讓地方上將某些拋荒的農田集合起來,或者是將散落的農田收購在一起,成為整塊官田。
命令是這樣下達,但是並未曾要求所有人,必須要按照此種模式操作。
在準備的過程中,便發生了意外。
就比如此次的事情,說起來發生在微山湖旁,距離運河不遠處。
這裡不是首次鐵路的線路,卻是規劃中,按照朝廷之意,早早將土地收儲,自然成本會低的多。
但是,並非所有人都想要賣掉自己的土地,有些人堅持守著祖業,說什麼都不能賣。
這樣的事情,也不是沒有辦法,循循善誘,或者用利益一點點解決,肯定有辦法。
但是當地知縣操之過急,出現意外。
他強行用朝廷的命令壓著那戶人家,若是一般人,或許也就罷了。偏生那家人也是有點頭臉,在當地還有些名氣。
並且,是個不折不扣的調動情緒能手,幾番賣慘和慷慨激昂的講話,竟讓讓周邊的民眾們都站在他的一邊。
最後麼,知縣不死心,妄圖用衙役們強行收地。
結果,就捅了窟窿,引發官民對抗,最後,不但被打回縣衙,還把縣衙給砸了!
這樣的事情,在下邊不是沒有發生過,但是因為在收儲的關鍵時刻,所以就引起十分惡劣的影響。
為此,朝廷只好直接將當地知縣免職。
但是,接手之人遲遲不好找,那地方,說起來也算是個中縣。
平日裡,都不用說,肯定會有人蜂擁而上,可是因為有這麼一個情況,莫說是主動去,就是找上門以後,都用各種辦法推脫。
一時間,當地的知縣,竟然成為了燙手山芋!
不過,越是在非常時刻,越是能體現出國之賢良。
萊州推官,薛國觀自薦去處理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