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是路德宗活著加爾文宗的傳教士,去信仰天主教的工廠印刷自己版本的教義,那肯定行不通。
“看來是那些德意志鄉巴佬,不願意幫您印刷。”方書安說著。
“不願意是一方面,雖然古登堡不能印刷,也有些傾向性不是那麼強烈的小印刷廠,只要給他們錢,就能辦到。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裡印刷的效果,不如您印刷廠的清晰,並且,價格要貴上很多,哪怕計算運費,也不如在此印刷合適。當然,我們也不瞞著您,在香料群島以及滿刺加等地,也需要大量的教義。”
幾個理由加在一起,倒是很容易令人信服。
“別的都能理解,但是你說的我們印刷的效果,會比古登堡的更清楚,這是真的麼?”
方書安有些不敢相信,鉛活字印刷,古登堡已經發明有兩百年,在兩百年過程中,經過各種改良,不能比他現在的效果還差吧。
“古登堡印刷術,也不過兩百年,東方的印刷術,可是有千年。還有,您不知道,西方的紙張,那是天價,很多時候,他們寧可您在羊皮捲上,也不願意用紙張!”
這才對嘛!
方書安抓住了要點,這個事他是瞭解的,在明初期,造紙還是個投入產出比不高的行業,大規模生產柔軟的印刷紙,也是痴人說夢。
正是在一代代工匠的努力之下,到了萬曆年間,印刷用紙已經變成白菜價。
但是這個工藝,並沒有傳播到歐洲,因此菲利普說的還是很有道理。
如果那些人無法降低紙的成本,那麼他們只能用劣質的紙張或者是羊皮進行印刷,材料不行的話,很容易影響印刷效果。
“您這麼說我就明白了,是他們的紙張質量不好,所以印刷出的效果不可。”
菲利普搖搖頭,“據我所知,不僅僅是紙張的問題,斯特拉斯堡的墨,一直不過關。”
墨?
方書安差點忽略油墨問題,印刷用油墨,是一直困擾印刷水平的問題,別看古登堡早早的搞定印刷活字的工藝,但是油墨一直到18世紀19世紀才得到很好的解決。
如此一來,菲利普過來的理由就很清晰了,宗派之爭是最基本的原因,再有就時紙張的質量和成本,還有就是油墨的技術不行。
這些政治和技術上的原因,確實不好解決。
除此之外,最後一條就是使用地的問題,他們傳福音的傳教士,手裡怎麼能沒有東西,隨身帶上幾本教義,遇見能聊得來的,自然就送上去一本,一起學習探討。
畢竟現在不是最初的那些年,傳教都是依靠這刀槍棍棒,畢竟現在已經征服該征服的地方,香料群島等等值得殖民的地方,已經成為東印度公司囊中之物,菲利普他們要乾的,就是讓那些殖民地的原住民,成為主的信徒。
對於這樣一筆純粹是賺錢,不摻雜其他條件的買賣,方書安還是同意做的。荷屬東印度公司雖然聽上去是個龐然大物,在和佛郎機艦隊的相爭過程中都能不落下風。
但是在大明面前,他們都是弟弟。
也就是在明末風雨飄搖之時,他們才竊取了灣灣島,現在兵強馬壯的情況下,就憑在香料群島的那些人和槍,還不夠大明一個艦隊塞牙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