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作為剋制騎兵的利器,車營準備了大量的偏廂車,不過為了適應西北的地形,車子都經過輕量化,比原來輕很多,加強的鋼板同樣具有很好的防禦力。
而作為火力構成,小型子母銃和虎蹲也都帶了很多。西北沒有建城,所以飛將軍和滅虜之類的重炮,那是一門也沒有帶。
為了應對厄魯特蒙古的衝鋒,火槍兵除了鳥銃外,也帶著瀕臨淘汰的三眼銃。厄魯特和明軍的交戰比較少,他們沒有女真人那麼精銳的火器和甲冑,三眼銃的殺傷力還是十分理想。
除去隨身攜帶的武器之外,迅雷彈作為戰爭的重要輔助,他們帶著足足十萬枚備用!用李懷信的話說,這次去西北,他就是想用迅雷彈將那些人砸死!
整個厄魯特真正的戰士,也不過幾萬人。
他們身上帶著就有十萬枚,再備著十萬枚,平均每個厄魯特人,可能都要禁受兩三枚迅雷彈的攻擊!
這就是窮人打仗和富人打仗的區別,一個是要性命取得勝利,而另一個則是依靠裝備,這也是方書安一直推崇的方式。
迅雷彈和各種兵器,是進攻的矛頭,防禦有甲冑。而另一件被方書安提上日程,也被李懷信所中意的就是戰場止血。兵部儲備了大量學院研究出來的工字紗布,用來戰爭現場加壓止血,那都是棉布所制,都是儘可能做到的無菌,生產成本可是不低。
但是李懷信可不管哪個,直接要了六萬紗布出來,幾乎拿掉一半庫存。
一時間,京城都說李懷信是土匪頭子,他要是看上誰的東西,就自己找上門去拿。還不用人動手的那種,他麾下的人就能自己搬好裝走。
比如壓縮餅和罐頭,這兩樣並非是國家儲備,只是戶部有股份在其中。但是他們實在是太適合在西北作戰了,所以李懷信親自去京城商戶們的庫房,愣是拉著戶部侍郎給他下了三萬人一個月的量!
不過,商人們沒有半點不高興,還都屁顛屁顛的幫忙。
雖然價格打折,但是一次賣的數量大啊,中間省了很多的銷售費用。除此之外,多少也有些家國情懷在裡邊。
春風不度玉門關,大明的商人現在出入玉門關,都是以異國人身份。這些聽聞大軍到了西北,就會在那裡駐守。那傢伙,以後他們的買賣多了地方,誰都高興!
若非有成本在裡邊,很多人都想著白送物資。
要不是戶部最後要保持生意做的長久,將很多人的錢財送回去,不知道多少人會捐出錢財。
此時之前就已經商議好,因為有西北債券,商人們的捐資一律不收。
畢竟以後還有各種作戰的場合,要是總讓他們吃虧,那肯定沒有人堅持了。
泰昌三年夏末,李懷信帶領三萬人馬,向西北出擊。
兵出嘉峪關、玉門關,向吐魯番進發。
那裡,瓦剌人終於不再用兀良哈的名字來隱藏自己,他們終於亮出了厄魯特蒙古的旗子,而顧實汗也終於敢用真面目示人。
此前他們一直用兀良哈的名號,一方面是在西域一代,兀良哈的名聲更大。另一方面,則是厄魯特和喀爾喀有矛盾在先。
他們就是要虛虛實實,讓喀爾喀摸不清究竟是誰在動手。
現在,顧實汗已經佔據吐魯番王國不少要衝,他的人馬也已經備戰完畢,隨時可以和喀爾喀或者是大明正面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