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哼銘> 第517章 收儲與香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517章 收儲與香型 (1 / 5)

“基本上,全國各地都有啊,就連魚米之鄉的南直隸和浙江,也有類似的情況。”

這樣……

方書安陷入思考當中,在華夏曆史上,想要財主們不買田,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為沒有任何一個專案,能像種田一樣長久和穩定。

但是,一切都在國債和投資出現之後,悄然發生變化。

因為人們發現,不管是戶部還是各大商家發行的募資方案,都會讓銀子產生不菲的收益。

當錢財的增長,超過農田產生的附加值時候,人們心裡的天平便會悄悄發生變化。

如果說銀子在農田之外的收益與日俱增,並且還方便,還有誰會死心塌地的守著農田?

只不過,此前賣田的事情,還沒有在大明全部發生。

一直到今年糧食價格大幅度波動,人們意識到,或許種植糧食,已經不是唯一個穩定的專案。

而且,種糧食從來不是旱澇保收的事情,各種各樣的災害,都會影響收成。

碰到些災年,便會大規模減產、甚至是顆粒無收。

所以,今年土地交易的事情,格外明顯。

“既然如此,不如由戶部出面,購買那些低價出售的農田吧。與其讓他們拋荒,不如存下來,為將來計!”

方書安沒想著要在土地上下手,畢竟幾千年形成的習慣,要讓華夏子民放棄土地,那是不可能辦到的事情。

就算是在後世相當發達的共和國,到了21世紀,仍然有很多是抱著農田不撒手。

但是,他忽略了一個重要的事情。

大明的人口,遠低於共和國!

而且,現在人們對於財富的追逐,更有甚於共和國。

如果人們的觀念開始鬆動的話,那麼趁著還沒有大規模建設的情況下,開始收儲土地,是個很不多的辦法!

“尤其是鐵路沿線的土地,可以前期不聲不響的進行購買!”

方書安總算是下了決心。

再耽誤兩年開始屯土地,等著建設節奏上來,可就沒有那麼好收儲了。

土地的作用有多重要?

方書安當然清楚,現在雖說是有人出賣農田,也大多是不太好的農田。

或者說是,那些資金使用量大,並且資金回報率遠遠超過土地收益的商人。

再有的,就是對糧食價格不看好,謀求變化之人。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