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屯田!我怎麼就沒想到呢?”李懷信喜不自信的牌牌桌子。
“我寫封信給經略,就說咱們準備派遣一萬士兵和一萬于闐國人,去巴里坤湖周圍屯田!”
說著,他拿起筆來就開始寫。
此前,巴里坤湖周圍由於戰亂,幾乎就沒有耕地。
那可是好地方啊,不需要靠天吃飯,只需要有合適的水源,就能保持相對高產。
李懷信曾經聽人計算過,巴里坤湖周圍,多了不說,十萬畝地總是能開採出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兩萬人,前期夠嗆能耕種十萬畝,只要先種上幾萬畝,解決好吃飯問題,等到後邊慢慢再上也就是了。
對於屯田的事情,朱國禎那是相當贊成,現在的物資都是從內地運來,路上的消耗是天文數字。
而報道朝廷,方書安更是不能再同意。
那一萬人大軍,可以作為建設大軍的翻版。
現在西北什麼都缺,物資也需要一點點運上去。
雖然批准了鐵路修建計劃,可是完工還需要幾年,不可能一直這麼運送著,尤其是利潤率小的糧食等等。
為此,方書安給老方建議,不但要放李懷信的軍隊屯糧,還能允許他們具有一些必要的生產能力,爭取很多東西都可以在當地進行補給。
這就是大明版建設兵團的原型。
命令回來,朱國禎和李懷信都十分高興。
朝廷給了這麼多自主權,完全說明對他們的信任。
於是,駐紮在庭州的大軍,分出一萬,和于闐國剩下的人們,一起去巴里坤湖開荒。
至於那些女人們是不是和軍隊的廝殺漢結成夫婦,就看他們自願了。
畢竟李懷信好不容易選出了光混,不能白瞎了資源……
時間過得很快,整個大明都在如火如荼,西北鐵路、東南鐵路、黃河修葺、大明水師,四個大工程也有自己的轉悠名稱。
被人們成為四大!
不到兩年時間,初級工業化帶來的變化十分明顯。
老魏是第一批趕赴西北的軍卒,他還是在當初支援遼東的那一波,後來隨著劉綎回到京城,剛緩和一兩年,又被派往西北。
老魏還以為自己要馬革裹屍的時候,卻立下一次又一次功勞。
他更是明軍最早換裝栓動步槍的那些人。
現在,巴里坤屯田順利,庭州方圓千里,連個盜賊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