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哼銘> 第588章 錢越來越少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588章 錢越來越少 (4 / 6)

至於是什麼原因,李汝華心裡大概有數。

無非是因為銅錢精美,很多其他國家都拿回去,作為自己的貨幣。

以前時候,銅錢當中含銅多,錫和鉛少。

一般都是銅六鉛錫四。

後來造幣局發現,因為銅含量高,所以銅錢的實際價值就低於他的發行成本。

當然那不是任意妄為,有他們的深意在其中。朝廷原本的意思是造福百姓,那樣銅錢不會貶值。

但是問題來了,市面上銅價比銅錢貴不少。

於是就有人將銅錢收集起來之後融化,成為銅器買賣!

更有甚者,因為朝廷收稅是用銅錢結算。

所以地方官員就將銅錢用高價換出去,最後換成銀子上繳。

裡裡外外,差了不少錢。

朝廷意識到以後,為了杜絕此事的發生。

便提高了鉛錫比例,就是這樣,銅錢仍舊在不斷減少。

這個時候銅錢的溢價沒有那麼高,用來澆鑄銅器也不顯示,錢財除了去往海外,就沒有什麼用途。

所以李汝華想不明白,為何現在銅錢還是那麼搶手?

難道說他們要進一步降低銅含量?

想來想去,似乎只有這樣以條路可走。

所以,李汝華便將降低銅含量的想法攜程奏章,遞了上去。

誰知道這件事,又引起廣泛爭論。

李汝華自然是好意,是要解決銅錢不斷減少的問題。

但是在老百姓眼裡,那就是與民爭利的行為!

泰昌當然不敢同意,此時他樹立不少威信,但是做法也得罪很多人。

要是因為銅錢的事情,引起連鎖反應的話,將會得不償失。

現在改革進入關鍵階段,正是維持各項政策的時候,如果現在搞出么蛾子,真的引起民憤。

那麼此前的政策都有可能被迫取消,他可不是泰昌想看到的事情。

為此,內閣商討一天,還是沒能拿出合適的主意。

老方也是沒法子,便將此事告訴方書安,看看他有沒有技巧。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