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朝論語也流傳有三種版本,
分別是齊人傳下的齊論語,和魯人傳下的魯論語,還有就是從曲阜孔子舊宅得到的古論語。
雖然三者皆是論語,但其中的出入卻很大,因為先秦時代語言尚未統一,
其中無論是翻譯難度,還是內容都讓人看得很是艱難,有些話語甚至有些自相矛盾,
所幸在西漢成帝之時,帝王師張禹對齊魯兩派進行整合,選擇其中好的一部分,編纂成一部新論語,
張禹因此而被封侯,後人也稱這部論語為張侯論語,
因有漢帝的認證,這部論語也是流傳較廣,大漢大部分漢朝學子都曾讀過,便是他的前身也讀過一些。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想到這裡,金旋疑惑了看了一眼董和,奇怪他為何提出這樣的問題,但也沒有多想,便直言道:
“自然是選擇流傳最廣的張侯論語。”
“既然如此,我這便找人抄錄!”
“此外,還請主公讓蔣長史助我校勘。”
金旋點了點頭道:
“可!”
同時聽到這樣的書還需要抄寫校勘,金旋心中對於印刷術的渴望更近了一步
董和之所以要蔣琬為他校勘,其中的理由他還是明白一些的。
在漢末三國時期,雖然紙已經流傳開來,
但要是讓書籍流傳開來,還是需要用手抄。
若是用手抄其中難免會有錯誤,
更何況,因書簡寶貴,很多擁有書簡竹簡之人,大多都不願將書簡外借,
因而很多為了求學之人,只能去府上去看,回去在憑記憶寫下來,
在產生了許多過目不忘傳說之事的同時,
也使知識傳播很有限,書籍竹簡也更加寶貴,
也使得在這個時代,平民百姓想要讀書,那便是一件基本不可能的事情。
世家大族代代相傳,知識也被其牢牢的掌控在手中,這也是世家形成的根本原因之一。
但普通人也不是沒有接觸知識的機會,
畢竟在強大的家族,也有衰落的一日,
一旦家族衰落其所掌握的知識也會流傳在外,
平常人也有了一絲機會接觸知識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