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言情小說>續斷> 第四十五章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十五章 (1 / 3)

第四十五章

明洪二年,運河主幹段初步竣工,組成了一條從江南經首都江鄴再轉到華北滄各郡隨後沿河陸續修建碼頭,設立糧倉、鹽庫,自此運漕商旅,往來不絕。

然而,水利修建耗費巨大,國庫虧空,加之工程期間抽調大批民夫工匠,許多郡縣錯過了春夏農時,糧食歉收。冬天尚未到來,民間已隱隱現出饑饉之兆。

唯有南越一地,未遭疫亂,糧谷尚算充裕。紀璋便下詔,命南越向上遊郡縣撥援糧谷八千石。

顧步青不敢違旨,便只好使各地籌措了錢糧,按詔書所列,分批送往其他郡州。

……

這日,顧步青翻著各縣回報上來的開支與庫存明細,不禁又重重嘆了口氣。

顧虛白正在一旁,正閱示主簿新呈的文書與稅務賬冊,聞聲抬頭,看了她一眼,問道:“怎麼唉聲嘆氣?我看今年全郡收成、稅銀,較去年都有增長。

“就算送出去八千石後,過冬應該也有存餘。”

顧步青從一堆文書中抽出一沓遞給他,道:“你看看這個。南越的支出大頭是軍費,全郡要供養近萬名郡兵。

“去年收支尚且勉強平衡,還能略有盈餘。但今年軍費增長迅速——就是因為皇帝推行府兵制,郡兵中有一千人被調去中央,中央又借調了毋何友帶領的一千府兵來地方參役。

“問題是,去了江鄴任職的那批士兵的軍餉,地方照舊要出;而新來的這一千府兵,俸祿也要由南越郡庫支給,且還按江鄴標準發放,比本地軍人高了一大截。”

顧虛白翻了幾頁,居然這一千府兵的軍費,就佔了整個郡兵軍餉的三成有餘。

不算不知道——去年郡庫尚有盈餘,是因為府兵制是從後半年才開始推行的,若推算到明年全年,那南越的財政幾乎是平進平出,一旦有個天災人禍,郡庫立馬捉襟見肘。

顧虛白蹙眉道:“這個軍籍編制確實是個隱患,不僅是支出問題,府兵若仍歸朝廷直轄,他們也不會服從於地方,就是個累贅。”

顧步青嘆了一口氣:“這事毋連其實早就呈奏過了——別看他兒子是個廢物點心,毋大人辦事倒還公允。他也曾建議聖上,幹脆將府兵一律編入地方,以便統一管理。但聖上沒答應,只叫我與毋連再行商議。”

顧虛白想了想:“依我看,聖上是忌憚府兵盡歸地方後,各地勢力坐大,不易制衡。以聖上的性格,必是想著全國軍伍皆由朝廷節制才安心。”

顧步青道:“若能一體收編,俸祿統一,也算合理。可朝廷既不放權,又不出錢,軍餉仍要地方自負。各地派駐府兵數量又不均,遲早生出怨懟。

“聽毋連說,前些日子濋郡高桂便因剋扣府兵糧餉,被人告到聖上面前,聖上大怒,也是因此,才叫我與毋連另擬一版新的軍籍整編方案。”

顧虛白像是想到了什麼,道:“說到軍隊開支,我記得泗縣曾經請示,農忙時節讓部分郡兵歸鄉務農,那事後來怎樣了?”

顧步青回想了一下,道:“確有其事。但未曾正式立為規矩。泗縣水利優渥,稻穀一年兩熟,和別處不同。所以只在豐收之年,準許他們輪流回鄉幫種,留守輪換。”

顧虛白點頭,道:“如今運河已成,江南水路暢通,若能推廣泗縣的稻作經驗,普及到其他郡縣,或可推行‘閑時務農、戰時練兵’的體制。

“農閑歸田時,軍餉可以相應減半;同時以減稅鼓勵軍戶自種田地,既能節省軍費,又能穩住人心。”

顧步青眼前一亮,立刻道:“正是!若各縣都能推廣兩季稻,郡府糧倉也能略松一口氣。

“不如先叫侯乾坤把當年泗縣那一批郡兵的糧産、軍餉支出、請假排程情況一併調來,細細核過,再定章程。”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