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羅昭雲穿越之後,在大隋生活這些年,他還沒有來過江都城。
江南水鄉之地,在隋代江都城是陪都,也是南方的一座大城,人口接近百萬,經濟較為達,朝廷每年國庫儲存的米,大部分來自江淮與江南之地,所以,這裡尤為重要。
當年楊廣打算開鑿運河,原因負責,一是為了拉近北方與江南的聯絡,促進交流。二是南方經濟上升很快,佔了國家稅收的一大半,所以建造運河,有利於將南方的糧食運轉到北方區。三是楊廣在揚州做總管多年,在這裡積累不少人脈和威望,對此感情深厚。
一個運河修建,意義重大,絕非演義中那樣寫的,只是楊廣為了去江南遊玩而已。
大軍駐紮江都城內外,羅昭雲帶著文臣武將來到江都宮城,這裡早已衰敗,被『亂』軍幾次光臨,裡面已經沒有了金銀珠寶,連樓臺和殿宇都破損了,水榭內長滿了汙草。
羅昭雲看到這一幕,不自禁想到了一詩: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王侯將相也好,宮廷皇室也罷,總有光環消失,歷史謝幕的時候,留下的只是一些古蹟殘址,供給後人憑弔而已。
他親手建立的大華朝廷,如果要長久傳下去,羅昭雲覺得身上肩負的重任,還有許多。
丹陽郡,江寧城。
張善安、沈法興、陳棟等人帶兵來到丹陽郡,在城外駐紮,這幾人帶著親信人馬,進入江寧城,要與輔公拓商議如何對抗長江北岸的大華軍隊。
一直以來,江淮軍以杜伏威為領,輔公拓為第二人物,隨著勢力做大,這兩位昔日的生死之交,也因為權力分配等問題,產生了間隙。
當輔公拓從張善安等人口中,得知杜伏威所率的江淮軍大敗的時候,竟然沒有多少感覺,反而覺得,江淮軍以後以他為尊了。
輔公拓的身邊,也有一位能掐會算、出謀劃策的謀士左遊仙,曾做過道士,後來返俗,與輔公拓交情很深,一直在他身後挑唆和使計,才有今日輔公拓在長江以南佔地為王,不聽杜伏威調遣的現狀。
“左先生,目前張善安、沈法興等人,已經帶人進入江寧城內,我是強行收編了他們,還是合作方式,一起抗衡北方朝廷?”輔公拓拿不定主意,詢問道。
左遊仙沉思道:“大華勢大,已經有了勢不可擋的銳氣,江南之地,一盤散沙,除了長江外,沒有其它天險可擋,必須要聯合這些人馬,一起抗衡華國,如此才能有機會擋住北方朝廷的勢頭,給我們爭取到一線生機!”
“那就按先生說的辦吧!”輔公拓點頭,同意了左遊仙的建議。
喜歡江山爭雄請大家收藏:()江山爭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