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隋朝建立初年,突厥更加強大,而隋初國力單薄,難以硬碰硬對攻,便採取修築長城,駐兵固守的戰略,後來又使用長孫晟“遠交近攻、離強合弱”的策略,離間分化了東西突厥,削弱了草原力量,直到十年前,楊素率領隋軍那一場經典大戰,徹底擊退突厥主力,收服了東部突厥,歸附了隋朝廷。
不過,草原的突厥人,受教育程度較低,可不像中原人遵守誠信,他們只信奉拳頭實力,當大隋鼎聲時候,便臣服依附,當大隋出現危機時候,始畢可汗便來個雁門關之圍,差點把隋煬帝給困死在雁門。
後來大隋分崩離析,天下大亂,突厥趁機扶持中原割據勢力,從這些諸侯王手裡,獲取了不少金銀珠寶、中原糧食、布帛等等,得到巨大好處。他自然不願意見到,中原再有大一統的帝國出現,所以,始畢可汗覺得大華國已經成為他的心腹之患,此次出兵,算是蓄謀已久。
兵部尚書來護兒抱拳道:“陛下,突厥狼子野心,早就對中原之地垂涎不已,這次見大華的氣勢已經,不甘心讓大華順利統一南北,所以,要偷襲長安城的打算,必須要力戰到底,迎面痛擊突厥的侵犯!”
兵部侍郎諸遂良抱拳道:“來大人所言有理,突厥這次奔襲的目的,已經明瞭,不攻擊那些城池,不掠奪財富,卻孤軍深入,直奔長安城而來,這是突厥的目的!”
“有道理!”
“不錯,突厥打的這個算盤!”
其餘大臣,都紛紛附議,認同這個觀點。
樞密院副使陳祾道:“陛下,當下如何派兵,派何人領軍去阻擋突厥,尤為關鍵。臣以為,當前朝廷可用將才,唯有屈突通可擔任此職,他在前朝,有過於突厥作戰的幾次經歷,論帶兵打仗、軍中威望,都可以勝任。”
長孫順德、辛公義等人,都是隋代兩朝臣子,自然都清楚屈突通的才能,目前大華南北都有戰事,將帥分散,老一輩將軍大多在亂世中折損,仍健在的將軍,也只有屈突通、來護兒等幾位,的確數屈突通比較適合,其餘將軍都是被羅昭雲破格提拔,還沒有得到大戰沉澱和驗證,與突厥這等大規模戰役,恐怕威望不足,難以信服。
“屈突通大人,的確非常適合!”右僕射溫彥博也這樣建議道。
羅昭雲微微一笑道:“諸位不必心急,其實在去年底,朕就收到突厥要南侵的訊息,雖然並不確信,但是關乎國運命脈,朕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已經未雨綢繆,調派了一些人馬陸續前往北地郡、延安郡等,駐紮待命!所以,突厥來襲,朕並不擔憂,反而早就等候多時了,至於帶兵人選,也有安排了。”
“哦,陛下早就有所佈局?”眾人吃驚,這件事非同小可,馬虎不得,臣子們擔心君王好面子,說的假大空,不利於解決問題。
御史臺的御史大夫魏徵,比較剛正一些,率先問道:“不知陛下何時得到訊息,派兵之事,是否屬實?臣魏徵,斗膽請陛下詳實說出,讓我等也好安心,準確掌握時局,方能為陛下分憂解難。”
喜歡江山爭雄請大家收藏:()江山爭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