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明變視逆是正規公司嗎> 第352章 南下準備(三)地方存留問題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52章 南下準備(三)地方存留問題下 (2 / 3)

這其實也能說明老朱家的底子還是很厚的,哪怕稅很難收上來!

這兩筆銀子,合在1塊有著7百多萬兩銀子,這些銀子,哪怕是嘉靖帝也不會去動的。

因為嘉靖很清楚這筆錢銀是帝國真正的國本!

國本絕不可動,他嘉靖所動的主要是外庫。

原本34百萬兩的外庫,在朱載壡離京的時候,已經只有9十8萬餘兩銀子了。

不過,這外庫的儲備應該不會往下降了。

因為無論是自己的議罪銀,還是嚴嵩的馬價銀,亦或是上繳的1部分貪官錢銀都足以讓整個帝國正常運轉好幾年了!

與之相對應的,還有南京戶部的銀庫,這老庫當中,伴隨著朱載壡的追繳和抄家,也將整個老庫的銀子提高到了1個新的高度,3百萬兩銀子。

這1部分銀子,誰也不能動,這也是大明這艘船的壓艙石!!

整個存在大倉當中的銀子,往往是每3千兩就裝1匣。

這些匣子都是榆木鞘所製成的,會在面上寫有銀若干錠、重若干兩,外用鐵條束牢,再用專司的印信封皮合縫封固,而後放入石室當中,很是安全。

這太倉銀庫的主要收入是鹽課。

這鹽稅啊,從古至今,都是帝國興盛的命脈之1啊。

整個大明的戶部,每1年兩淮、兩浙鹽運司鹽課以及餘鹽銀的數額都非常龐大,1年分好幾次入解銀庫,每1次都在5十萬兩白銀以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他的,像是皇莊草場子粒銀,崇文門商稅,金花銀這些全都都已經由戶部轉入到內府當中了。

所以整個戶部雖說大頭佔了,但是支出也大,還慘遭分割了。

另外,像是太倉銀庫,以及南京戶部老庫1般都是用於壓艙石的庫房還有嗎?

有,確實還有!!

那就是太僕寺的常盈庫。

從那嘉靖十3年建起新庫之後,嘉靖帝便下令老庫不開,單從這點來看,嘉靖也算是個守財奴了。

若是朱載壡沒有出現改變整個歷史,那這常盈庫在之後的歲月當中可是非常要緊的,這常盈庫依靠俵馬折銀所獲取的馬價銀,1度將庫存幹到了近乎1千萬兩。

當然了,現在的常盈庫不可能有之後的輝煌了,那嚴嵩已經把這1部分的銀子支配權交給了嘉靖。

而這也是嘉靖為什麼重新重用他,並且文官集團開始排斥他的原因了。

這原本可是屬於文官集團的蛋糕啊,送給嘉靖了,這嘉靖自然高興,文官們自然哭喪臉了。

而後工部,也有節慎庫,其主要是靠著料匠價及竹木葦課,軍器折色,乃至1些事例銀來充當收入的。

兵部則有柴薪以及直堂銀,儲銀在兵部的武庫司內。

甚至就連順天府的光祿寺南京那個已經被朱載壡撤除了)1年透過各司府的廚料,雜糧,牲口銀也能收到差不多十萬兩銀子。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