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殿下!!”
高拱再次拱手道,“臣的第一個法子,便是折銀遞解!!”
“折銀——”
朱載壡右手的馬鞭不斷敲擊著左手手掌,一下又一下。
口口五六37四三陸七伍
這折銀的法子,他知道,而且也不是高拱的首創。
之前所說的中樞八百萬石麥米,其中有四百萬石就是折成這銀子的。
因為明朝時期,運往京城的漕糧主要是透過內河航運,當然也曾嘗試過海運,但是大頭還是在內河,就是那條千古聞名的大運河。
但是那條大運河,按照明朝那時,最大的漕運能力也不過四百萬到五百萬石之間。
因此朝廷就將其中一半的糧食都折成了銀子。
這算是較早期的折色收銀。
“說下去吧!”
“是,殿下!!”
高拱微微直起身子,“當年正統年間,米麥每石折銀二錢五分,基本就是四石糧食折一兩銀子,朝廷折了本色麥米四百萬石,將所得到的一百餘萬兩銀子,稱作金花銀,全部進入京城內承運庫,之後便定為常例。”
“當然這是正統年間的,現在糧價已然上漲了不少,每石須折銀三錢二分,每年的金花銀已有一百二十八萬兩。”
首發:塔讀小說
“臣以為可以在今年再次加折,比如一百萬石的麥米,折成銀子後,便可得銀三十二萬兩,同時改折之後,今年的漕運操軍也能節省下一大筆費用…”
說到這,高拱停頓了下,稍微扳了幾個手指,“殿下,就按一百萬石麥米來算,這中途各項費用一省,便可以再節約十三萬兩。”
“這一來一往,便可得四十五萬兩銀子。”
朱載壡一直靜靜地聽著,聽到這,冷不丁地插了一句,“今年的漕糧被燒了一半,整個夏稅已經沒了,只等著秋糧那兩百萬石上來了。”
“殿下!那合在一塊,便是九十萬兩銀子啊!”
朱載壡見高拱還是沒明白自己的意思,便再次開口道,“肅卿啊,這燒的是夏糧,百姓們都已經上交了,你這折銀從誰身上出啊??莫不是再向百姓收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