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坊司出身的女子,有兩條途徑,或是前往浣衣局,或是前往諸多青樓。
這兩條路都算是自由的,前往浣衣局,比較辛苦,但是有進宮的機會,甚至若是被貴人看重,還能1步登天。
像是王翠翹便是1個鮮明的例子。
另1個就是風月之所了,不過雖說也委身於秦淮的諸多青樓中,但是她們大部分是清倌,或是賣藝,或是被那些個文人養了起來。
這些受連坐制度牽連的女子,大部分選擇去青樓,當然也有人會去浣衣局,不過這後者主要發生在京城的教坊司。
而這南京的教坊司,其實在某種程度上就等於朝廷名下的青樓。
那些女眷往往受過1定的教育,本身能力確實是比1般坊間婦人要高出不少的。
而且這不單單質量高,就連這數量也是極多的。
遠的不提,就說近的,那十1家部堂高官的女眷,連帶著他們親族的女眷可有大半都是進了這教坊司的。
另外這南京的教坊司不叫教坊司,而是被稱作秦淮麴院。
至於這名字自然也是那些個南京文人高官們給起的。
那秦淮麴院就在十里秦淮河邊上,具體來說是南岸。
而秦淮河的北岸則是南京國子監,以及當今整個天下第2大的貢院,江南貢院。
國子監是什麼地方?那相等於後世的大學啊。
江南貢院是什麼地方?那是莊嚴肅穆的考試院啊。
秦淮麴院是什麼地方,那是全天下最有名的青樓風月之所啊,泰山的尼姑,以及揚州的瘦馬,教坊司的獲罪女眷,每隔幾年都成批成批的往這裡送啊。
可是如今這幾個地方居然僅僅隔著1條河。
怎麼?這是讀書讀累了,便劃個小船去邊上放鬆放鬆??
呵呵,當真是荒唐至極。
而文人所該讀的書,所該去的書市,整個南京就兩處,1處在夫子廟,1處在花牌樓。
夫子廟在哪?就在秦淮河的北岸。
花牌樓在哪?在秦淮麴院裡面,也就是在1圈青樓的包圍中,像是整個南京都有名的文林山房,瀛洲書館居然都建在青樓邊上。
這不是開玩笑的嘛??但是那幫子自詡清流的明朝文人就做出這事來了。
這該說是出淤泥而不染呢,還是文人方便1邊訪書1邊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