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二十四磅的威力,在差不多一百米的距離,也能達到這般效果。
所以,相較於它們來說,這一批的神威將軍炮很明顯,其威力是弱上很多的。
但是朱載壡還是高興。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
因為這一批大口徑火炮製造成功了,這也標誌著明朝正式掌握掉了大口徑火炮的製造技術了。
確實,不得不承認,之前的大明,哪怕是新改制過的兵仗局,其實還是缺乏對大口徑火炮製造的經驗,之前所造出的大多是小口徑的。
最大的,就是大樣佛朗機炮。
至於那銅發熕,其實就是另類的大樣佛郎機銃,發熕只是音譯名而已。
在神威將軍炮還沒出現的時候,銅發熕是明軍的頭牌主力。
可就是這樣的主力,每座也不過重五百斤,當然有些是一千斤,但是極少。
而且用的鉛子也不是大型的,而是小型的。
一百來個鉛子,才重四斤左右,也就是相等於五磅炮彈。
九邊的明軍,因為作戰任務的不同,他們不攻堅,而是殺敵,所以往往傾向於用霰彈,也因此能用銅發熕打出橫擊二十丈的殺敵效果。
其他的火炮,那就更小型了,三百來斤的沖天炮,一百二十斤的威遠炮,十來斤重的迅雷炮,這些火炮自然是發射不了大型的實心炮彈。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app,&~更多.免費好書請下載塔~讀小說app。
但,明朝還是擁有製造大口徑的先決條件的,並不是說沒有。
大型火炮的鑄造其實跟大鐘的鑄造技術,有著許多相同之處,而鑄造大鐘的技術,明朝已經是很成熟了,就比如那永樂大鐘。
而且此刻的大明工匠已經有了失蠟澆鑄法,並且能將鑄鐵轉為鑄鋼,從而實現鐵芯銅體。
過去的大明,沒有造出大口徑火炮,一方面是之前所說的內外冷卻速度不同,一直制約著他們。
另一方面則是經驗問題,雖說鑄鐘和鑄大炮相似,但是畢竟是需要遷移運用的。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
這第一批的神威將軍炮打造出來之後,便已經積累了經驗,同時又透過水冷法解決了內外冷卻問題。
這八斤重的鐵子啊,這是相當於九磅左右的加農炮了。
當然,還可以再升格,若是再造出三千斤到四千斤重的火炮,哪怕估計可以趕得上十二磅的加農炮了。
也就是說,現在的大明已經在不久的將來能夠製造出十二磅的火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