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喬州屠夫原型> 第146章 最年輕的狀元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46章 最年輕的狀元 (1 / 2)

冀北抗疫使團一行人沿著黃河到濟南,又轉陸路朝廊坊奔行。

因為京都一直在洛陽附近,原本的京杭大運河都不存在,大隆朝的運河是往西平移了,而且起到了很好的抗洪治旱的功能,就是喬巧巧回京時候坐船走的路。

大隆朝成立了交通部,把治水和修路單獨化,重點化,不但造就了現在四通八達的交通,也取得了不錯的利益。

比如黃河的治理,不但讓行船更加通暢,沿岸也都成了魚米之鄉,偶爾氾濫也不會成為大災,這倒不是東郭今賢的手筆,同一時期也許是因為東郭今賢的出現,大隆湧現了一批出色的人才。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平炳榮臉上貼著紙條子,跟東郭溯、喬巧巧、還有領著一營兵勇的中央軍都尉葛彰在打橋牌。

平炳榮年約四十來歲,出身濟南大族平家,這也是他之所謂會被派去冀北抗疫的主要原因之一,除了本身相信他的能力,還有就是透過他藉助山東大族的勢力幫助冀北度過危機。

山東士族在種花國的歷史上佔著濃墨重彩的一筆,在大隆朝也是,數千年前也出過孔子這樣的教育大家,因為後來的戰亂,史籍的丟失,古代諸賢的事蹟鮮有流傳。

還是東郭今賢愛考古,他當初就是想研究這裡跟種花國的歷史是不是從哪裡走了個岔路,於是整理出許多諸賢著作,開始推廣,這也是他在大隆朝文壇取得重要地位的原因。

濟南平家先輩裡就有一個法家古賢,百年前,平家已經淪落到只有剩下唯一一個讀書的秀才了,也就是平炳榮的太爺爺,因為東郭今賢出版了他們家先祖的著作,他受到莫名的鼓勵,五十歲那年終於考上進士,實現了人生的質變。

之後平家就跟開掛了一樣,平炳榮的爺爺、父親、小叔,加上他和他弟弟,一門出了兩位狀元、三位榜眼。

一邊打牌一邊閒聊,喬巧巧突然道:“哪不對呀?百年前,您太爺爺五十,如今您,一百年才傳了三代?”

喬巧巧是這麼算的,平老太爺五十,平炳榮的親爹也該出生了吧,一百年,他才四十,他勞資一百多歲了?

平炳榮臉一紅,只好解釋道:“我太爺爺考中進士後,才娶了我太奶奶,他老人家年輕的時候是個風流浪蕩子,死也不願意成親,嫌家眷拖累。五十三歲才得了我爺爺一個獨子。我爺爺今年九十八,還十分硬朗。”

喬巧巧掰著手指算了一算,她太爺爺才八十二,他比她大一輩,可他爺爺都九十八了!

平炳榮只好繼續道:“我爺爺三十六歲考中的狀元,快四十才有的我家父。”

到他父親那一輩,家裡兩代當官又經過聯姻,已經頗有底蘊,所以他爹十八歲就中了榜眼,十九歲就有了他。

“哼!”平炳榮不滿的瞪喬巧巧一眼,他太爺爺、爺爺晚婚關她什麼事?

好奇心重的人有時候真的莫名遭受嫌棄,喬巧巧無辜的嘟嘟嘴,又忍不住問:“您幾歲高中的?有多少個子嗣了?”

葛彰忍不住笑噴,哈哈,誰不知道平炳榮十六歲就高中狀元,是國朝目前為止最年輕的狀元?!還有就是他沒有子嗣,平日休沐日,他都會陪夫人去山上,上香求子。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