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白銀令怎麼獲得> 第一百零七章 官銀夾餡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零七章 官銀夾餡 (2 / 3)

其中一個自行請命的副陪審,出於“好奇心”攛掇,在取好康王府銀錠後,竟還想再問庫吏,借取太倉官銀十錠。

另一陪審疑惑道:“官銀,蘇大人不是已派人去問太子爺借了嘛?你還徒借它們幹麼?”言畢,附其人耳側,不無好心小聲道,“最近邪乎的很,怪事頻出,跟銀子沾染的事兒最好都別碰,就連這銀元寶”,他說時低覷眼手底木託上的白銀,“就這些銀元寶,也最好是摸都不要摸它一哈。”

這個副陪審忖思一刻,看眼庫吏,再看眼蘇學岑,兀自糾結:“你說得很有道理。但,太子殿下的例銀,你敢隨便切成塊兒?或者給熔成一灘?”

另一副陪審兩句被動搖了。

這邊再道:“既來之,不若從太倉庫再借官銀十錠回去,哪怕切成塊或熔成銀湯湯,也無所謂。回頭還給他太倉庫,叫他們再匯同其他碎銀,拿到銀作局重鑄不就好了?”言訖望向身邊庫吏,“您說是不是?”

庫吏明白人,借銀而已又非劫銀,且他可不願因為拒借而間接得罪東宮,是以“對對對,太子爺例銀可切不得”的附和著,意欲再取十錠官銀。

另一陪審“也是”一聲,便跟著去拿。

這一陪審,跟著庫吏走進銀庫,在監督之下,“隨意”駐站一銀架前,從架上挑走十錠。

二位陪審,就這樣一人一盤,一盤十錠,在金翼護送下恭敬端回到刑部。

明皇最初就欽派了五名金翼從旁監陪,一為監督二為公允。而這對於驗銀之公正,剛好又起到最大的保證作用。

眾目睽睽之下,三種辯銀、驗純之法開始有條不紊地展開。

白銀大致歸為三類:官銀、紋銀、碎銀。官銀只有官員可用,紋銀多為士大夫使用,碎銀則是富裕百姓使的,而普通百姓一般只夠使喚銅錢或寶鈔,銀子畢生都可能沒見過幾兩。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官銀底部皆有特定字樣圖紋,且純度最高,一般在九成左右。而官銀的主要用途在軍餉、宮用、朝廷內部資源流通、各地建設以及賑災等支出。所以坊間幾無流通,因而,這也是,很多貪吏貪了官銀卻不敢明目張膽拿出去花,或窖藏或私下熔燬重鑄的原因。

紋銀和素銀,多是民間鑄造。因工藝不及官府,是以密度一般在八成左右,差的有時不到七成。

這是人盡皆知的。

所以當蘇學岑掏出的測試方子,是測試九成五左右的白銀純度時,在座所有不免還是各種期待,也不知是期待見到比官銀還純的白銀,還是在期待王子犯法庶民同罪。

普通鑑定純度之方法,一般是聽聲、掂重、辨色、咬合等,這些都能夠一定程度的瞭解其成色純度。但如是方法,卻皆是出於主觀評判。

不若懷素交付廉衡的這三種測試之法,是明明確確有依有據的。

方法一:看茬口測試,即將銀錠橫向剪斷,察看顏色。如若口雪白而綿,成色在九成八98)左右;若口粗而柔,稍帶微紅,成色在九成五左右,用手彎折較硬;若口白而帶灰,或略有微紅,成色依舊在九成五左右,但硬度較大;若口淡紅色,黃中帶灰色者,成色在八成左右,彎折堅硬;若口微紅、微黃、土黃等色,成色在七成左右;若口紅中帶黑,黃中帶黑,成色在六成左右。

方法二:燒銀鑑別之法,先把銀塊、銀條放火上燒紅,然後將燒紅的銀條、銀塊放入冷水中,純銀為白色,不純的銀子會變成黑色,此法只能鑑定銀子純度是否達到九成五以上。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