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白銀令牌香榭國際裝修樣板間> 第一百一十八章 帝王權術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一十八章 帝王權術 (3 / 4)

“果有大貪,且民怨憤極者,何如?”

“殺之可也。抄其家,沒其財,如是則民怨息,頌聲起,收賄財,又何樂而不為?要而言之:用貪官以結其忠,棄貪官以肅異己,殺大貪以平民憤,沒其財以充宮用,此乃千古帝王之術也。”

二人一通對話結束之際,相里為甫順手捋了捋齊整的鬍鬚,頗為心順的笑了笑。

靖默一側的趙週二人,何其明達,這近似複述的對話他倆一聽即懂,亦對帝王權術及現下局事和走向,有了醍醐灌頂的清醒認知。

為何用貪官?因為王想讓別人替他賣命,就必須予人好處。但王又無那麼多錢財給他們,那就給他們權,叫他們用手中公權去搜刮民脂民膏,他們不就得到了好處?貪官用權得到了好處,而這權又是王給的,因而他們為了保住這份好處,就必須維護帝王龍權。如此,王的統治就更牢固了。皇帝人人想當,可若無貪官維護其皇權,他還如何鞏固統治?

至於為何反貪,這就是帝王權術的精髓所在了。

要用貪,就必須反貪。只有這樣才能欺騙民眾,才能鞏固政權。此中有兩大好處:其一,天下哪有不貪之官?官不怕貪,怕的是不聽你話。以反貪之名消除不聽話的貪官,保留聽話的貪官。如此既能消除異己鞏固帝權,又可得到人民對王的擁戴;其二,官吏只要貪墨,他的把柄就捏在了帝王手心。他敢背叛你,你就敢以貪墨為由直接滅了他。貪官怕你滅他,就只有乖乖聽話。因而,‘反貪官’是帝王用來駕御貪官的法寶。若帝王不用貪官,相當於失去了‘反貪官’這個法寶,那還如何駕御官吏?而若人人皆是清官,深得人民擁戴,他不聽話,你還無藉口除他,即便硬除,也只會引來民情騷動。所以必須用貪,帝王才能清理官僚隊伍,使其成為清一色的擁護自己的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然而用貪,難免要招惹民怨,當此時,就要祭起反貪大旗了,並加大宣揚力度,證明王心繫黎民。讓民眾堅信王是好的,不好的是那些官吏,將責任都推到貪官身上,而不是讓民眾以為王是任用貪官的元兇。永遠叫民眾認為,王是好的,國家之所以出現這麼多問題,不是王不想搞好,而是下面的官吏不好好執行王的政策。

適此,那些民怨極大的貪吏,唯一的辦法就是殺了他,為民伸冤!再將其搜刮的民財放進王自己腰包。這樣王就可以不負搜刮民財之名,而得搜刮民財之惠。

總之,用貪官來培植死黨,除貪官來消除異己,殺貪官來收買人心,沒貪財來實己腰包,這就是玩權術的藝術。

明皇顯然將此術玩到了爐火純青。

而一老一少看似漫不經心的短暫對話,卻將敖馬兩黨內各個處於黨爭漩渦裡的人的命運悄聲安排妥當。

仔細盤算,這盤棋三年前明皇就開始下了:三年前,廉衡殿試逆論,替王抬出了反貪大旗;三年後他狀元額駙,四處觀政,相當於替王正式舉起反貪大旗;那月前紀瑾之死,和即將來臨的更多血戮,不過是民怨盈途,王無法再坐視,只用能“殺貪”來挽民心、殺大貪誡小貪了。

這也就是明皇,對少年冒行聽之任之的好不大度的原因。與其說是廉衡在颳風,不若說是帝王允許他這樣刮。

因而以上這一番對話,無疑是王的內心寫照。

因而廉衡等人此時唯一要明白的,是除了滅殺類似馬萬群敖廣這樣的大貪,以平息眾怒、警戒過度的貪風,更要明白保全佘斯況、豐四海及周邦儀和熊韜略等小貪、替明王朝繼續維繫代代相傳的安穩統治的重任及重要性。若他們偏離此軌,遇貪殺貪,恐怕貪未殺,他們先會被砍。

一如昌明十年。

也就是說,十七年前,傅硯石溫獻晁榮等人之死,並非他們大奸大惡,而是他們動了明皇“反貪官”這一法寶,他們妄想除掉所有貪,立法監督貪,啟用一波又一波的清廉忠臣來替王治理江山。

如今想來,王怎麼可能允許他們這般“蠻幹下去”?

相爺這是在無聲警告他們,紅線是什麼。

如果,相里為甫今日不提敘這一番對話,廉衡斷難想到這段曾在明胤書房內無心無意瀏覽的一段野史對話,竟如此契合現在的朝局朝風和帝王權術。

從中可觀,相爺就是相爺吶,位極人臣遊刃大明二十年,沒有幾把刷子他就不是你大爺。

四人各懷心事,沉寂足有一炷香時間,才由趙自培開口:“相爺的意思,我等都明白了。是吾等冒進了,雖有不甘,但這是存續大明,存續忠良的唯一方法。但不知,相爺有何具體對策?”

相里為甫啜口茶,問廉衡:“你今夜,要問的還有什麼?”

廉衡面色晦暗,平板無波道:“是關於建州那邊,內賊勾結女真擁兵不軌一事。”

趙自培失驚一叫:“建州起兵?”

廉衡點頭:“我也是剛剛知曉此事,這事雖密之又密卻絕無摻假。”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