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夫人自責不已,滿臉憔悴,後面的話,李夫人未說出口。
吳爾林放下手裡的茶杯,出言寬慰道:“夫人已經做得很好,府裡出事,怨不得夫人。夫人別將責任攬到自個兒身上。”
承國公世子雖不過問府裡的事,但他並不是不講理的人,知道府裡的事與李氏無關,不願意看到李氏自責。
李夫人聽了世子爺的話,心裡好受一些,微微嘆口氣,“看著母親躺在床上不能動彈,妾身心裡很難受。”
這話,發自李夫人肺腑,並非虛情假意。
李夫人的母親與崔老夫人同族,兩人是未出五服的堂姐妹。
說起來,李夫人也是崔老夫人看著長大的。
世子爺跟著嘆口氣,說道:“夫人有孝道,是母親的福氣。
這事已經發生了,咱們難過也沒用,只盼著母親能早日康復。
好在事發後,柳大夫來得快,救治有及時,能將母親的命保住,這也是不幸中萬幸了。
夫人不必太難過,母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李夫人點點頭,說道:“妾身也是這樣想的。
妾身今日叫老爺過來,除了母親的事外,還有一事與老爺相商。”
寒暄一陣後,李夫人轉入正題。
吳爾林將身子往後靠了靠,看眼李夫人後面的沙漏,心裡盤算著能否趕得上文會。“何事?夫人請說。”
李夫人沒有察覺到吳爾林的異樣,想了想說道:“事關藝姐兒的親事。”
事關女兒的親事,世子爺按捺住心裡的煩躁,問道:“藝姐兒的親事?母親不是發了話,藝姐兒的親事由她來操持嗎?”
當年,皇后娘娘出生時,吳府的老夫人擔心崔氏教導不好,將皇后抱到她的院子裡教養。
為此,崔氏頗有微詞,國公爺謊稱這是府裡的規矩,孫女從小要放到祖母的院子裡長大,由祖母教導。
後來,李氏生了吳明藝,崔老夫人將其抱到院裡,由她來教導。
吳明瑤出生時,李夫人以崔老夫人年事高,不宜操勞為由同,將吳明瑤留在自己身邊。
這也是吳明藝親崔老夫人的原因。
李夫人說道:“母親是說過這話,藝姐兒的親事由她老人家操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