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祝祭王也差點掉了下巴。
到了術數主王這一步,祀王對祭王的路數,祭王對祀王的路數幾本瞭如指掌。
宗祀王見過的祈禱辭沒十萬也有八萬,就沒見過祝小山鼓搗出來的這種神辭。
而祝祭王見過的神禮慶同樣不少,也從來沒見過這樣當場就會的!
宗祀王的名字真要倒過來叫了……
祝祭王仍然以為眼花,抓著宗祀王猛問:“這真是慶舞?”
宗祀王反問:“那真是祈禱辭?”
“吾哪知道。”祝祭王惱道。
祝小山、林琪瑢身上,肯定有什麼事脫離了他們的掌控。
……
慶舞需要隨機應變,八大頌歌中的祈禱辭同樣多變。
祈禱辭分節,每節都是十二句九十六文,一辭最多可以有六十節。
祈禱辭同樣要按環境不同,不斷調整祈禱辭意,甚至節數也可以由吟唱者在六十節內隨意加減。
但祈禱辭中也有不能變動的定式。
即每節的前四句三十二字與每節的後四句三十一字,都是第一代師祖親定古辭,不能改變。
於是,每一節祈禱辭,只有中間四句三十二字,與第九句中的一個字可以自行變動
祝小山這節祈禱辭的第九句是“今起祈禱,山覺擔重”,祝小山變動的是第五字。
第五字用於錨記吟唱者名諱,祝小山取了“山”字,所以就是“山覺擔重”。如若這一字不變,原辭第五字是個“童”字。
但是最讓人驚悚的,卻是祝小山祈禱辭中間自創的“四已句”。
“一曰疾害,可祝由已;
二曰凶氣,可祀移已;
三曰煞景,可銷化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