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貫忠此時進來,安慰道:“大王不必憂心,就像方大太子所說的那樣。
我們不是救苦救難的活菩薩。
方臘的結局如何,終究還是得看他自己。
我們能保得了他一次,卻保不了第二次。
南國要想一直存在下去,就得靠自己的雙腳站起來。
我們怎麼去攙扶都是沒用的。
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幫他們頂住王稟的進攻。
大王也不要覺得頂住王稟是什麼簡單的事情。
他手裡還有四萬餘精銳馬步,我們手上的兵馬也不到五萬了。
而且其中還有兩萬是水軍,不善陸戰。
依我之見,不如上山和烏龍嶺的守軍匯合。
敵不動,我不動,靜觀其變。”
陸陽同意。
於是遣人上山,讓守關的白欽和景德開啟關口,放梁山大軍入關。
可是兩人接到訊息以後卻打起了馬虎眼。
既沒有拒絕,又不同意。
陸陽等了半天,就知道他們還是信不過齊軍,不想把最後一道險關交到齊軍手裡。
既然如此,那就算了。
陸陽將包圍桐廬縣的兵馬全部撤了回來。
就在桐廬縣十餘里外的地方下寨,並派人全天十二個時辰,不停歇的監視宋軍的動向。
少了方天定一方的人馬,憑他三萬不到的馬步軍不可能徹底圍死桐廬縣,這樣做也是無奈之舉。
王稟看到城外的兵馬撤了軍,雖然沒有劉鎮傳回來的訊息,他也能猜到西路的進展應該是不錯。
現在他只需要拖住齊軍,就能完成這次戰役的戰略目的。
但是這樣做,主要功勞就會是劉鎮的。
王稟,乃至王稟這一路的所有將領都分不到攻破清溪這一最大的功勞。
他現在很擔心各軍將領會忍不住,聯合起來到童貫那裡進言,逼他進軍。
可是這命運,偏偏是怕什麼就來什麼。
喜歡水滸真說請大家收藏:()水滸真說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