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濤又問:“那我軍該如何取勝?”
彭玘說道:“那梁山兵馬,說到底就是一群草寇而已,明日出陣,將甲馬放在前面,定可一衝而下。”
呼延灼道:“這個我已有安排,叫三千馬軍排成三排,每三十匹一連,中間以鐵索連環。衝鋒時先以弓箭壓制,近前了便使長矛直衝進去。將三千連環馬分作一百隊,只要把梁山步兵陣線撕開一個口子,後面跟著五千重甲步兵在混戰之時便能將賊寇捕殺殆盡。此外,明日不可鬥將,臨陣便分三路衝擊,我局中,你二人分領左右包抄。”
“小將遵命。”
呼延灼的計策十分簡單,但卻是一種特別有用的打法。
簡單來講就是先用遠端武器壓制敵軍,然後一大批次的騎兵衝擊敵軍陣線,不求殺傷多少,只求製造混亂,最後步兵一擁而上,徹底擊潰對方的陣型。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呼延灼麾下全都是武裝到面具的具裝騎兵。
馬上人披鐵甲,只露一雙眼睛,胯下馬披馬甲,只剩只露四蹄懸空。
騎手和戰馬連帶裝備的重量至少超過千斤。
騎手配備弓箭,長槍和盾牌。
中間以鐵索相連。
這樣做的優勢和劣勢都很明顯。
大兵團作戰最重要的是什麼?
武器裝備,身體素質或者武藝的精湛程度?
這些都是小道。
參戰的人越多,紀律、勇氣和陣型就越重要。
大兵團交戰的時候只要陣型一潰散,剩下的基本就是單方面的追殺了。
呼延灼以鐵索將戰馬連環。
這樣即使有人馬術不精,也會因為鐵索的牽引而與左右兩騎保持相應的距離。
即使有人心生畏懼,也會因為鐵索的力量而無法躲避,只能硬著頭皮衝上去。
這樣的陣型,就像三十人一起玩兩人三足,互相把腳綁在一起,到時候不是一個人說停就能停的。
衝鋒起來必定是一往無前。
唯一的缺點就是一旦倒了一個,就會連累其他與其相連的戰馬。
呼延灼的軍隊里根本就沒有弓弩手,這些連環馬本身就自己擔負了火力壓制的任務。
三十匹一組,共計十幾噸的龐然大物飛奔衝擊陣線,光是衝擊力就能把前線的步軍砸的人仰馬翻。
呼延灼是把人人當成寶貝的具裝騎兵當成炮灰來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