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陽知道,童貫徵方臘之後,獲大功,位極人臣。
所以才會一意孤行,推動伐遼之策,妄圖透過收復燕雲之功,再進一步,以異姓身份,太監之軀封王。
開天下未有之先河。
立萬世不滅之功業。
只可惜他的本領就那麼大。
先前能打勝仗也是多虧了西軍之中的精兵猛將。
伐遼的具體過程陸陽是記不太清了,但是結果他卻知道。
那被金國打的換不了手的遼國,回過頭來就能暴打宋國。
如此懦弱行徑,讓金國看清了大宋外強中乾的本質。
也是促使金國南下的一個影響因素。
原本在金國的印象中,大宋是一個立國百餘年,國力強盛,兵馬眾多。
可以和遼國平分秋色的強大帝國。
金太祖完顏阿骨打一直秉持親宋伐遼的政策。
可是童貫伐遼一戰卻徹底揭開了大宋的遮羞布,讓貪婪成性的金國人看到了大宋虛弱的本質。
親宋的阿骨打去世之後,其四弟金太宗完顏吳乞買即位。
吳乞買是一個比阿骨打更加貪婪的野心家。
當他上位之時,宋金友好就再也不存在了。
富庶而且虛弱的大宋,就是一塊隨都能咬一口的肥肉。
若是陸陽能在江南斬殺童貫,說不定朝中的反戰派就可以藉此獲得優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讓徵遼的計劃胎死腹中。
保住大宋那一點大國的臉面。
最少讓金國在摸不清楚宋國虛實之時,不敢輕舉妄動。
即便最終無法避免宋金開戰,至少也能拖延幾年。
讓陸陽有時間收拾境內的雜務,穩定後方。
總不能到時候同時跟宋金兩國開戰,那可就是跟送死沒區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