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宋軍現在只剩一半,還都是驚弓之鳥。
他們逃回河東以後,短時間內,應該不敢再次東進。
前線大敗的訊息迅速傳回了東京。
以往戰敗都會有人幫忙隱瞞,這次卻如此迅速的上達天聽,其中不乏童貫的功勞。
朝堂之上。
趙佶雷霆大怒。
“荒唐,十萬大軍,竟被賊寇生擒主帥,一路追殺回河東,折損過半。
大宋的軍隊到底是怎麼了?
為什麼就沒有人能打勝仗?”
王黻趁機奏道:“啟稟陛下,我大宋將士卻是驍勇。
不畏艱難,不怕生死。
只是行軍作戰,不是將士精銳,肯用命效死就一定能贏的。
所謂一將無能,累死三軍。
主帥更是如此。
劉延慶雖然是沙場宿將,卻沒有身為主帥該有的能力。
宣撫使譚稹更沒有帶領軍隊,治理地方的經驗。
以他二人只能,有今日之敗,也是理所當然。”
趙佶聞言,沉默片刻。
“以卿之見,現在應當如何?”
王黻道:“梁山賊寇氣勢正盛,未免其入寇河東,還請陛下儘快選調一位有經驗的大臣接任宣撫使之位。
到前線去收整軍心。
設定防線。
準備應對接下來可能會到來的戰爭。”
趙佶心中浮現出了一個人選,只是他又不想這麼輕易的就將其復起。
於是他隨口問道:“眾卿可有合適的人選。”
李彥出列道:“啟奏陛下,豫國公童貫大人久在邊關,帶兵有方。
在西軍之中頗有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