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餘睹甚至建議蕭干將怨軍集結起來,收繳兵刃,隨後全部屠殺。
但蕭幹卻覺得怨軍之中也有被裹挾的忠義之士,不能一概而論。
所以便將那些願意投降的人留了下來。
為了防止怨軍再叛,遼國朝廷不得不把怨軍拆散,打亂到各路禁軍之中。
郭藥師這隻兵馬就是其中之一。
他麾下有精兵八千,鐵騎五百。
被耶律大石任命為涿州留守。
郭藥師形貌偉岸,堅毅果敢。
卻有一個缺點,那就是性情多變,反覆無常。
遼朝已經是風中殘燭。
耶律大石手上實在是沒人能用了,才不得不用怨軍來守衛涿州。
金人攻打居庸關。
耶律大石率眾頑強抵抗,終於將金軍擊退。
不過其部下亦損失慘重。
身為輔政大臣的太尉李處溫見此情形,便覺得遼國已經沒有希望了。
於是暗中與童貫勾結,意圖劫持蕭太后,歸附大宋。
但是此人行事不嚴,訊息洩露。
造反未成,自己反而是落了個滿門抄斬的結局。
因為李處溫是漢人。
蕭太后和大王蕭幹開始猜忌在遼為官的所有漢人,是不是都和宋朝有所勾結。
一時間遼國朝堂之上,所有漢人人心惶惶。
蕭幹想起來了涿州前線的留守郭藥師也是漢人。
此等重要的地方,怎能交給他把控。
蕭幹立刻派人前去,準備撤換郭藥師的統帥身份。
郭藥師也不是個坐以待斃的人。
他接到調令以後立刻察覺到了大遼朝廷可能要對自己動手。
於是他殺了前來傳令的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