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有好幾個錄取通知書怎麼選啊。”圍觀群眾表示很心焦。
楊銳向四周看看,發覺至少有數百人圍在這裡,對於只有一條街的西寨子鄉來說,這差不多把鄉政府所在地的所有人都給集中起來了。
楊銳展顏一笑,踩了一個石塊站起來,向四周拱拱手,道:“各位各位,感謝關心啊,我就報了一個學校,人家現在寄了通知書過來……”
“哪個學校?”圍觀的人的胃口被吊的厲害,早就奈不住性子的嚷嚷起來了。
楊銳微微dian頭,道:“我報的是北大。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眾人的聲音如同迴音。
“是的,北京大學。”楊銳將錄取通知書舉起,給大家展示了一下,跳下了石頭。
十字路口變的更擁擠了。
無論先來後到的,擠在外面的都看不到楊銳和錄取通知書,但卻不妨礙他們積極參與到討論當中去。
很多人只是聽著北京大學的名字,就已興奮難忍,不由自主的將自己知道的東西給傾倒出來。
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無論是邊疆軍鎮,還是草原山區,名校的名字,總是有充足的時間和理由被傳播。
而在80年代的中國,只以學校本身來決定學校的話,就是北大清華人大和中科大,人大是文科強校,中科大已去合肥,剩下的北大清華不分上下。
至於楊銳為何選擇北大,就只是純粹的個人選擇了。
也是一次圓夢。
事實上,當楊銳做補習老師的時候,每當他的班級有學生考上北大和清華,楊銳都會忍不住的羨慕。
它們或許不是世界上最好的高校,但卻是中國人的最佳選擇。
而以高考為軀幹的中國教育制度,自始至終的都在為北大清華開綠燈。
換言之,入讀北大清華的學生,將享受到中國教育制度的所有紅利,並且儘可能多的避讓損害。
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損害,也會有人為ding級高校的學生著想,比如錄取通知書,最好的學校是在閱卷結束的一兩週內寄送給學生,而等待時間最長的學校,要到第三輪第四輪的一個多月以後,才能寄送出去。
至於學校的教學條件,教師水平和教學環境,自然更是等而下之。
楊銳站在人群中,接受著同鄉們的衷心祝福,對西寨子鄉的居民來說,這還是他們第一次見到準大學生。
“楊銳,你報的是什麼專業?”一片混亂中,黃仁大聲問。
“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