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513章 居間 (2 / 4)

不過,因為是用自己的錢給公立實驗室,花銷就不宜過多,前期幾百萬美元,後期上千萬美元就足夠了,剩下的開銷,基本都可以從公共基金中走。

事實上,若是關係夠硬,臉皮夠厚,飛到歐美演講個十次二十次或者七八十次的,說不定也能弄來幾百萬,給楊銳的實驗室做基因組計劃前的鋪墊。

然而,楊銳最不願意做的就是這種事,大部分學者最厭煩的也都是這種耗時耗力耗臉皮的事兒,只不過,大部分學者手裡的錢不夠,不能花錢買舒服。

楊銳卻可以。

他賺錢是為了什麼,不就是為了想做什麼實驗做什麼實驗,想自己填錢就自己填錢嗎?

人體基因組計劃在前期是不受大眾理解的,要求國家基金也是很困難的,去歐美找基金更不容易,給別的學者就只能放棄了,給楊銳就不同了。

必要的時候,他所有現金,包括西地那非賺到的每一分錢都可以填進去,只留下一些破房子過活就行了。

小陳也不問楊銳具體的事項,仔細想了想,道:“您預計什麼時候要用,大概要用多少?”

“一兩個月吧,少則幾百萬美元,多則兩三千萬。”楊銳說的寬裕了一些。

小陳卻是聽出來了,苦笑道:“您的跨度也太大了。”

“太大嗎?和1億美元比,都在範圍內吧。”

“但對銀行來說,就截然不同了。”小陳說話的時候沒抬頭,也就看不到色變的銀行官員們的模樣了。

其實,他是知道領導們的臉色不會好。

這麼多的錢,除非是站在銀行的立場上說話,否則,任何一點損失,都會讓領導們肉痛不已的。

從銀行的角度來說,最好是楊銳將1億美元存個定期,次一點是存個活期,若是能用活期的利息存個定期當然更高。

而他們對小陳的期待,大約也就是希望他像是一名普通的銀行櫃員似的,勸說客戶即可。

可惜,小陳並不願意這樣做。

他在銀行系統裡很長時間了,對於銀行系統的秉性,他也漸漸的摸透了。

銀行就是一個脆弱的短視的嫌貧愛富的機構。

這是它的系統構造所決定的,不是裡面的工作人員熱愛世界就能改變的。

金融系統的利潤是來源於資金不平衡的。

為了追逐利潤,金融系統必然越來越脆弱,而為了保護它的脆弱,就必然短視。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資本主義的銀行只想將錢借給有錢人,社會主義銀行也不想把錢借給窮人——農村信用社是一次勇敢的嘗試,其結果是爛賬遍地,無數的社員損失了自己的股本,每人一塊或兩塊錢,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對於銀行職員來說,他們也總是免不了對自己身邊的一切做個估價。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