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算是做過教師的人,知道出一份卷子有多麻煩,既要包含儘量多的知識dian,又要按照重要和難易程度,分配知識dian出現的頻率和分值,此外,摒棄大綱外的知識dian,且讓題目的解法多樣化,亦是很繁瑣的工作。
30年後的教師,即使有無數的模擬試卷和資料可供參考,自己出題都很費事,以及推人,80年代的模擬考試幾乎全靠教師自己出題,工作量之大,實難想像。
“最少得加一個星期的班,才能弄這麼一張卷子吧。”楊銳先是自前向後的審視了一遍卷子,方才埋頭做題。
和其他學生不一樣,楊銳做題已經習慣了猜測出卷者的心思,而非是題目本身。這也是他做了無數張試卷以後,僅存的一dian樂趣了。
否則,不斷的做著雷同的題目,實在是了無生趣。
大約30分鐘,楊銳即用工整的筆記,把一份物理試卷完整的答了出來。
和後世相比,此時的物理試卷難度明顯要低不少,大題中還有後世初三學的簡單電學,其他題目的最高難度也不超過普通高二學生的水平。當然,80年代初的初中和高中都是兩年制,從選拔考試的角度來說,倒也不算是明顯的降低。
不過,復讀過的學生,卻又比應屆生有了明顯的優勢。
楊銳偏頭看看王國華,他也差不多停筆了,會做的都做完了,剩下的只能靠猜了。
正咬著筆桿的王國華感覺到了楊銳的目光,咧嘴一笑,道:“高考36分,現在也高不到哪去。”
物理滿分100,36分只能答個基礎。
楊銳斜眼看了看他的卷子,大題多數只寫了兩三個算式,根本沒有完成,剩下的全都空著。不用說,他這36分,根本就是一分兩分湊出來的。
“回去給你把物理也補起來。”楊銳小聲的說了一句。
王國華連連dian頭,眼神裡滿是期待。
“不要說話,做自己的。”物理老師嗑了嗑桌子。
楊銳微微一笑,將卷子翻過來看了一遍,確認沒有遺漏,就把草稿紙一蓋,假寐起來。
班長劉珊也因為前面的響動抬起了頭,見楊銳還是一般的做派,不由扁扁嘴,莫名其妙的嘆口氣,低頭答起了自己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她前兩次高考分別是352和361,離本科線已是一線之差。不過,在這個600多萬人報考,只錄取20餘萬人的年代裡,一線之差並不是那麼容易闖過的。
下午三dian,物理老師準時收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