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向後看的張鋒不由的一愣,猛的回頭來看王建成,眼裡滿是懷疑。
“第三隻有活性的?”
“看錯了吧。”
“這是怎麼回事?”
周圍學者完全是失去概念了。
總共五隻小鼠裡面,三隻有活性,這已經不是撞大運能解釋的了。
甚至於,現在許多實驗室裡,連普通的胚胎分割移植技術,都不一定有這樣的成功機率。
包括伍洪波院士,都不由自主的看向楊銳。
楊銳的臉上,卻是沒什麼表情。
儘管當初設計實驗方案的時候,他特意選擇了相對落後的方案,但為了增加成功率,方案裡採用的技術,卻是相對成熟的。所以,眼前的情形,原本就在他的預料之中。
事實上,在楊銳看來,五隻小鼠,三隻有活性,並不是多高的機率。
要知道,每隻小鼠體內,是移植了兩對半胚進去的,換言之,每隻小鼠體內,是有4個半胚的,五隻小鼠,就有總計20個半胚,而到目前為止,總共只有3只半胚是有活性的,成功率只有15。
這樣的成功率,若是用於商業化的話,可是要賠掉底褲的。
當然,牛的胚胎移植,與小鼠的胚胎移植又有不同,起碼不會一口氣移植4個半胚進去。
不過,楊銳不覺得奇怪的成績,放在85年的中國,卻是超前的不行的成績。
國外是70年代開展胚胎移植技術的,就是按照正常的技術擴散來看,到85年,對第三世界國家的學者們來說,胚胎移植依舊是個新技術。比起同級別的國家,例如埃及、印度、土耳其,中國在相關科研方面的起步還要更晚一點。因為70年代的中國基本閉關鎖國,國外的技術資訊基本是得不到的,也就是說,國內學者還能順著60年代的國際研究,弄一些紙面或者理論上的學習,但對於70年代才出現的技術,卻是一點準備都沒有的。
國門驟然開啟,如日中天的胚胎移植技術,一下子照瞎了中國遺傳學研究者的眼,這時候,他們才匆匆忙忙的開始研究,就學習效率來說,比在國外讀書的研究生或許都不如。
15的成功率,要拿來和國內最好成績相比,那是弱的不行,但要是拿來和平均成績比,卻是強的厲害。
可以說,在場的學者,做胚胎移植能達到15的成功率的,屈指可數。
這種兩極分化,就像是貧富差距一樣,是窮人想象不到富人的富裕程度的差距。
一時間,許多人都是投來了懷疑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