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
楊銳以極大的毅力,才戀戀不捨的離開溫柔鄉,騎著腳踏車前去見朱院士。
要是以前的話,他大概清晨就出門了,吃些早餐,也許是油條豆漿,也許是油條胡辣湯,也許是羊湯大餅,也許是油茶油餅,或者更好一些,來點不要肺和肝的原湯羊雜碎,多加肚和頭肉,能暖烘烘的舒服好幾個小時。
然而,如此美好的清晨只不過單身狗最美好的清晨罷了。
成年人的清晨,哪怕是普通的清晨,也比單身狗的羊雜碎清晨要美好的多。
景語蘭初為人婦,楊銳食髓甘味,兩個人根本就不需要吃早飯。
到了中午,湊活著煮一點面吃飽,楊銳就匆匆忙忙的出門了。
再不出來的話,就趕不上預約的時間了。
楊銳儘可能騎的快一些,雖然實際上做不到,他最近兩年鍛鍊的很好,因為他知道漫長的科研生活需要充沛的體力,但他不知道的是,再充沛的體力也經不起幾個小時的高強度消耗。
“我來見朱院士。”楊銳將腳踏車推到門房跟前,已經是氣喘吁吁了。
門房大爺好奇的瞅了他一眼,又登記了楊銳的資訊,才放他進門。
而在會議室的門口,接到內線電話的老曹,已是站的筆直,等在了那裡。
“楊主任來了,這邊請,這邊請。”老曹說話間,用讚歎的目光打量著楊銳。
他昨天漏夜閱讀楊銳寫的發展綱要,越讀也能感受到其中的深意,許多構思與邏輯之嚴謹,就是寫老了檔案的筆桿子,都得琢磨一二。
如果不是整份發展綱要,完全貼合國內實際情況,老曹非得懷疑楊銳是從哪裡翻譯來的國外資料。
如果不能用這一點來解釋的話,那楊銳就只能是純粹的天才了,不僅是科研的天才,而且是科研製度的天才。
老曹?用好奇、難以置信和羨慕嫉妒恨的表情掃描楊銳的。
身為“國家高技術發展計劃”的顧問的顧問,老曹知道國內在這方面的人才有多稀缺。可以說,中國學界所需要的科研管理者,比實際上所擁有的少一百倍,其中優秀者百中無一。
而一名優秀的科研管理者能夠發揮多大的作用,看看那些著名的實驗室就知道了,一所實驗室的興起,通常只與一兩個人有關。
大多數科研者,其實都是隱性的自閉患者,他們關注自身,關注自身的研究,關注自身研究的外部評論以及外部環境,但也就僅此而已了。
而能管理實驗室的學者,能夠指出科研方向的學者,本身就對其科研能力,做出了極高的要求,而在此基礎上,還要有系統的管理,那就更少人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