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查院長。
查院長很有壓力的道:“院長那邊,每天都在砍專案砍預算,pc專案也是特殊情況下才上馬的,說好的80萬的經費,轉眼間就增加,不好說的。”
“查院長,要是能找到楊銳,我覺得不用80萬,50萬說不定就能把pc複製出來,但現在不是找不到人嘛。”
“重做pc不是一件小事情……美國方面,聯絡的怎麼樣了?”查院長還是不敲定。
“美國人對合作二代pc還是沒什麼問題的,但他們只肯出二代pc的研究經費,咱們要先把一代pc做個不離十的,才能拿到美國人的經費。”
“出多少?”
“那邊沒說,但是挺好談的。”說起此事,章樂山頗為振奮的道:“我聽美國人的意思,只要咱們願意給他們一定的份額,他們起碼願意出幾百萬。”章樂山頓了一下,道:“美元!”
不止查院長,幾個人的目光都亮了起來。對中科院的研究員來說,幾千萬元人民幣挺吸引人的,但也是經常能見到的。幾百萬美元就不同了,若是能全部落到專案組,可就不止是難得了,簡直像是有了一份新工作似的。
趙主任有些不安心的道:“華銳實驗室做pc的時候,據說就花了幾十上百萬美元。”
“那也划算,再說,咱們現在有研究方向,有資料有文章,不可能花的比他還多。”章樂山說的還是很有道理的,pc難做是難做在創意上了,拋去創意,pc的難度並不高,相比之下,反而是耐熱聚合酶的難度要高一些――當然,這樣的分析,是以世界一流的水準要求自己的
曾經的西斯特公司,也就是pc的原作者,在擁有兩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情況下,這家公司也用了一年多的時間,才將pc完整的做出來。
實驗最難的是細小的部分難以掌握,而資料往往會因為細小的部分而發生偏差。
最麻煩的是,細小的部分往往是你從文獻中看不到的。
楊銳也是因此而花費了好幾個月的時間,在此之前,他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並且做了相當的針對性練習,可以說,在重複pc的技術的時候,楊銳的速度已經是非常快了。
然而,實驗室裡的工作向來容易被人忽視。
楊銳的辛苦工作並沒有落在章樂山等人的眼裡,他們只知道楊銳用了幾個月的時間,想當然的認為,自己人多儀器多,重做一次實驗,一定會做的比楊銳好且快。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幾名專案組的組長們的自信影響到了查院長,查院長終於下定決心,道:“你們去做預算,我去找院長說,無論如何,要把美國人的經費留下來。另外,還是要抓緊時間。”
“楊銳用了半年就做出來了,咱們五個組合作,兩三個月就能有眉目,到時候,只要吃透了pc,二代估計也能有點看頭。”趙主任聽到經費和預算,立即變的堅強起來。
章樂山咳嗽一聲,道:“美國人說的份額問題,咱們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