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語蘭不理解,道:“如果不是為了應試,為什麼要選擇現在來學?等高考結束以後再做不是更好嗎?也沒有幾個月的時間了。”
高考前的時間堪稱寸金難買寸光陰,像是銳學組的學生們,哪怕身邊有參觀的老師,亦是頭都不抬一下的埋頭苦學。
經過這麼幾年的培養,全社會對高考的重視程度已經提高到一個相當的階段。應該說,高考的火熱與全國性的文憑熱是相輔相成的。當同時進單位的大學生變成火箭幹部,中專和中學生就要蹉跎數年的情況不斷在周圍發生的時候,人們的想法自然會有改變。
景語蘭也是出於對楊銳的負責,細心的道:“你現在的成績的確很不錯,但在未來幾個月裡,成績還會有非常大的變動。我不知道你理想的大學是哪所大學,但就我所知,要想進入北大清華等著名學府,你的全省排名要在三百以內才行,中科大興許要前50名才能報,考場上,弄錯兩道題,這些學校就要失之交臂了,你現在可不能鬆懈。”
對普通學生來說,的確如此。
實際上,景語蘭已經是往寬裡說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在剛剛過去的82年高考,北大和清華在河東省的招生名額總共也不到100個,算上規模向來很小的中科大,以及文科為主的人大,四所名校的理科招生人數不過150人。按照文理分科的標準,要入四大名校,全省排名必須在百名以內才保險。
不過,現在的高考報名都是分未出,先報名。估分會有誤差,對各自的名次亦會有誤差。另一方面,一些學生總是有獨特的目標,比如哈工大在2000年以前就很受歡迎,一度能與四大名校相抗衡,但到了二三十年後,卻是連第二集團都勉強了。
這樣的學校,也會分流一些高分考生。
但不管怎麼算,全省排名兩百的學生,就必須靠著估分和報考的準確才能進入四大名校,排名三百的希望就很渺茫了。
從全國算來,四大名校加起來,也招不到1萬人,平均到一個省,文理科各150人,已然超過全國平均水平了。
楊銳默默下巴,多少有些難以解釋自己的自信。
“咱們先從定語從句開始吧,這是英語中至關重要的一種從句,也是使用量非常頻繁的,必須要熟練掌握……”景語蘭以為自己說服楊銳了,從隨身的小包裡掏出一個本子,攤開來準備講課。
楊銳苦笑:“景老師,我的目標可不是英語專業人才。”
“要想學好英語,從句是必不可少的,這與是不是英語專業人才沒關係。”
“我對英語的要求,也就是能與英語國家的人正常交流,從句除了讓句式複雜和優美,本身不影響交流不是?”楊銳據理力爭。
景語蘭毫不猶豫的糾正楊銳的謬論:“你可以不說從句,但別人說從句的時候,你聽不懂怎麼辦?如果讓對方重新用簡單句子描述,這就不是正常交流了吧?”
楊銳不得不拿出捷利康做擋箭牌:“景老師,我這麼說吧,英國的捷利康公司和我有合作關係,我寫的論文,他們覺得不錯,因此投資建設了現在的西捷製藥工廠。如今,西捷製藥工廠漸漸步入正軌了,我也希望自己的英語水平再好一dian,能和捷利康公司的人直接交流,而不是時不時的要藉助翻譯,或者互相猜測……我覺得,語法過得去就行了,重dian是要雙方能互相聽得懂。”
“互相能聽懂,這個要求可高可低,我前面用多個從句說話,你聽的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