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0年代以前,或者更早一些,在60年代以前,諾貝爾獎經常性的會頒發給一個人或者兩個人,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也是隨著諾貝爾獎的重要性日益提高,三個人授獎已是常態。
例如楊銳現在進行的,g蛋白偶聯受體的結構和訊號,原本就應該由美國科學家萊夫科維茨和克比爾卡分享。
但那是2012年的事了。
楊銳既然選擇了提前研究的模式,自然不想再玩什麼分享的模式了。
再者,結構和訊號一起做出來,才能大致的讓人瞭解g蛋白偶聯受體,缺一不可。
楊銳要是隻做其中一個,依舊指不定啥時候能得諾獎。
g蛋白偶聯受體和其他的領域不太一樣,因為該領域太難了,所以,積累固然是需要的,有時候卻還要看運氣和靈感。
所以,12年的諾貝爾獎和02年的諾貝爾獎,甚至92年的諾貝爾獎,並沒有太遙遠的距離,至少對楊銳來說,並不是不可逾越的距離。
當然,這東西得獎的機率也是超大的。
正常點的諾貝爾獎,等上十年八年,或者二十年的得獎,算是正常的,倒黴的等到人死燈滅了還沒等到頒獎的,快一點的則是pcr這樣的,通常等個幾年就有機會。
但是,g蛋白偶聯受體就厲害了,就12年的版本來說,11年得到成果,12年就給頒獎了。
沒辦法,這東西實在是太過於王道了。
當然,這也不是說做出g蛋白偶聯受體,就一定能第二年獲獎,只能說是又增添了一個砝碼罷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刷諾獎和打神裝是一樣的。
你知道boss會出神裝,終極boss是大機率,oss是小機率,小boss是有機率,所以,正確的刷法不是刷一個終極boss再看臉,而是堆boss堆出屍山來,那神裝終究是要落在你手裡的。
楊銳對運氣不是很有信心,但對自己刷boss的能力,還是相當有自信的。
在又講了幾點以後,楊銳將話筒交還給了今天的主持人,也是專案的推薦人,朱院士。
“感謝楊銳同志,接下來,有問題的評委請提問。”朱院士的聲音懶懶的,眼神則是在一群人臉上好奇的打轉。
他想知道有幾個人是真的聽懂了。
評委們則是齊齊的坐直了身子,幾個人也是差不多時間的發出了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