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章 野望 (3 / 4)

“沒事,正好多複習一年,考個好學校。”

“你還挺看的開的,也是,說不定能考上本科……”王國華瞅著自己的筆記,許下了一個宏願。

楊銳莞爾:“只要是本科你就滿足了?”

“本科還不滿足?”王國華瞪大了眼睛道:“別說本科了,只要能讀大專,我就燒高香了。”

“那要是讓你選,你想考哪個學校?”

“哪裡要我就去哪。”王國華其實也挺堅定的。

楊銳追問:“總有個想上的學校吧。”

少年總是有夢想的。

王國華猶豫片刻,像是怕被人聽到似的,小聲道:“我聽說河東大學挺好的,可人家是重dian大學,沒戲!”

楊銳失笑:“重dian是挺難的,想想還不敢?”

“也就是想想了。”

“那你要是真能考上呢?”

“怎麼可能考得上?”

“你跟著我學,只要肯用功,十有。”楊銳醞釀許久,終於將這句話給說了出來。

他可不是開玩笑的。

80年代高考的考察要求其實並不高,分數也低,如西堡所在的河東省,錄取分數在全國份數中等,理科三百七八十分足矣,若能有個四百出頭,就敢窺視目前的中央直屬88所重dian大學了。

河東大學是本省的重dian,通常比重dian線高一dian就有機會,若是有個四百五十分,都可以挑專業了。

而試題的難度,除了偶爾會有超出考試大綱的偏題以外,80年代的高考難度甚至比30年後還要低一些,後世的高三學生隨便拉過來特訓兩個月,考個重dian大學輕輕鬆鬆。

畢竟,82年的高中生,小學和初中基本是放羊的,所謂的基礎,比後世學生差的不是一星半dian。

而給他們教課的老師,也有十年的時間在搞運動,或者被運動搞,如何應對高考,他們的經驗並不比學生多多少。

楊銳就不一樣了。

在30年後的教育產業化大潮中,補習學校的講師可謂是久經沙場,像是他這樣想創業的金牌講師,更是能做到有教無類。高考200分的學生來讀基礎班要教,高考500分的學生要讀提高班也要教,且要把教學成績在分數里體現出來。

以王國華的底子,要求他像是後世學生那樣,考500分往上,的確希望渺茫,可在80年代的環境下,考個400多分,著實不難。

所以,楊銳打保票的時候,眼神凝實,頗有犀利之感。

王國華想信又不敢信的道:“你就吹牛吧。”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