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芸“恩”了一聲,低頭思考起來。
和塗憲一樣,她也沒有辭掉生物製品研究所的工作,但在未來幾年時間裡,王曉芸決定將事業的重心放在華銳實驗室,如此一來,她能具有何種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就取決於自己在華銳實驗室的受重視程度了。
對王曉芸來說,要在國內期刊發表綜述是比較容易的事情。現在的國內期刊,根本就是綜述滿天飛,一本月刊上面,翻譯的論文佔四分之一,所謂原創的論文佔四分之一,剩下一半全是綜述。
放在國外,這樣的期刊直接可以刪減成半年刊或者年刊,但中國有中國的潛規則。
許多研究員是依靠政治際遇進入研究機構的,到了評職稱的時候,除了作弊以外,他們唯一會幹的就是寫綜述,對這些相當於文科生的研究員來說,寫綜述就像是寫總結報告,好歹知道自己在幹什麼。
國家辦的期刊,不能不讓國家的研究員不登載文章,尤其是這些有政治水平的研究員,寫論文不行,寫報告往往是行家。
王曉芸是純純的專業人士,別說和全國範圍的兩百萬研究人員比較了,就是在北京市面上,也是優秀人才。對她來說,寫一篇中文綜述根本是降格調,就憑姓名和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的名字,她都能發表這樣一篇論文。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但是,國外期刊是不認這兩個名字的。
他們的綜述要求更比國內的綜述要求高,寫一篇綜述的難度,比寫一篇正常論文的難度還高。
想要大幹一場的王曉芸,多少有dian壓抑的感覺。一方面,她覺得有機會寫出s級別的綜述,另一方面,她又覺得這樣浪費時間。
想來想去,王曉芸就找塗憲抱怨道:“你們當初進華銳實驗室,怎麼都不用寫綜述。”
“那時候才幾個人呀,你沒聽楊銳說的,華銳以後招人都是你這樣的,你就是標杆人物。”塗憲小心的伺候著。
王曉芸撇撇嘴:“幹嘛不從我後面開始。”
“怪我,要不是我,你肯定直接進了,楊銳也說了,舉賢不避親,估計就是怕有裙帶關係,不然,就憑你的簡歷,楊銳還不得樂瘋了。”
王曉芸被說的高興一dian了,推了一下塗憲:“別胡說八道,讓人聽到了不好,給我拿個新口罩,我到各實驗室轉轉。”
“是是是。”塗憲恭敬的遞上一隻口罩。
王曉芸戴起來往外走,又想起來似的,說:“楊銳寫過綜述沒?他發哪裡了?”
塗憲小聲說:“生物化學系統生態。”
“外國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