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銳的表現早就脫離了一般大學生的範圍,事實上,國內的研究生也沒有幾個能在s級期刊上發表論文的,就更像是天方夜譚了,若非如此,又何必拿著攝像機來報道。
趙蕾也是一時著急,說了傻話,卻被許正平和劉院長給笑的臉紅。
她做了個深呼吸,好容易冷靜下來,又繼續採訪道:“就我所知,普通的論文,引用數往往只有個位數,是這樣嗎?”
電視觀眾哪知道引用多少是什麼水平,總得讓他們有一個比較的參照物。
“普通的論文能有三四個引用就不錯了,我說的是對普通的研究人員,不是普通學生,學生論文沒有引用也屬於正常。”許正平站在楊銳面前,幫他把危險和風頭都擋了。
要是別的年輕人,這會兒說不定要不高興,楊銳卻不想出風頭,默默的站在後面,一dian都不焦急。
趙蕾diandian頭,道:“這麼說來,楊銳的3個引用……”
“是3個引用。”
“對,3個引用,是超過了普通研究人員的水平?”
“不能相提並論,我說普通研究人員的論文有三四個引用,說的是他們的論文在長達數年、十數年乃至數十年積累下來的引用。按照這樣的標準,楊銳當前的引用數就應該是11個,而且在快速增長,你想想看,一個月就有這樣的資料,數年、十數年以後是怎麼樣的?”許正平這麼說著,也是這麼想的。
趙蕾又問了幾個問題,再採訪楊銳,見他沒心思說話了,也就停下了攝像。
現在的攝像帶不便宜,能省一dian是一dian了。
楊銳本人其實也處於震驚當中。
趙蕾是以普通人的角度來問話,自然問的又虛又簡單,但楊銳自己知道一個月就有這麼多引用代表著什麼。
這妥妥是要火的節奏啊!
的影響因子常年在30以上,也就是說,發表在這裡的論文,過去兩年的平均被引用數是30以上。
雖然肯定自己的論文在平均值以上,但開始一個月,光是的引用數就達到11個,徹底出乎楊銳的意料。
要知道,一篇論文發表以後的引用高峰往往在3個月乃至半年以後,一個月的時間,可以說大多數引用它的論文還沒有寫完呢。
這也是楊銳提前兩年做出了鉀通道的論文的好處。提前兩年,就意味著自己要解決更多的問題,一些原本正在進行中的同類專案的引用,因此要落給楊銳的論文,而那些專案團隊可能因此要面臨解散或大變了。
“波瀾壯闊呀。”許正平站在後邊,手捧著純英文的《新月匯總》,似感嘆似評價。
……<>
喜歡重生之神級學霸請大家收藏:()重生之神級學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