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要是換一個本校的年輕人,教授們肯定是站起來反對了:你丫說的是啥?
但換成了楊銳,就沒有人敢隨便說話了。
所謂“人的名樹的影”,楊銳發表在上的論文,至今引用超過2000,這個數字,就好像電影票房破2億美元一樣――在業內,這都屬於傳奇式的牛人的專利。
楊銳為什麼能坐在離子通道實驗室的負責人位置上,無人質疑?因為楊銳在離子通道方面所做的貢獻是世界級的,用粗鄙一dian的話來說,所有離子通道領域的學者都被楊銳教做人了。
截止84年的現在,離子通道領域的所有重大的發現,幾乎都是在楊銳的論文的基礎上做的。2000個引用數,就是這樣子積累出來的。
所以,哪怕楊銳是以學生的身份,成為了離子通道實驗室的負責人,包括北大乃至北京的各大學的學術界,都沒有什麼反應。
實在是不敢,看著那麼多領域內的大牛,在ding級論文刊登的論文裡,恭恭敬敬的感謝an的貢獻,看著一篇篇牛的不行的論文後面的參考資料,第一條就寫著an,誰敢質疑楊銳在離子通道方面的權威?
p就更厲害了。
原始版的p就號稱是世界上被引用最多的論文。用不客氣的說法,諾貝爾獎是無法忽視p在短短的幾年時間裡,創造的數以萬計的引用數,而不得不頒發給p的發明者。
經過楊銳改版的p就更厲害了,現在距離發表才幾個月時間,使用p技術的世界一流實驗室就有數十個之多,等他們的成果出來,還不知道要刷論文刷成什麼樣。
而且,就算是不懂p是怎麼回事的,看諾貝爾獎提名,也該醒腦了。
在做出一項國內領先成果,就可以等著評院士的時代,楊銳的兩項突出成果,早就被國內學者看的滾瓜爛熟了。
這樣的楊銳,要不是北大在讀學生的身份,哪怕他只有18歲,清華也要把他供起來的。
也就是他的北大生的身份尷尬,清華才將他放在這裡上大課。
拒如此,也沒有哪個教授敢貿貿然的質疑楊銳。
就算眼下有疑惑,也要回去慢慢揣摩一番,互相探問後再質疑吧。
說的現實一dian,質疑楊銳的論文,起碼也能發一篇s影響因子3。0的文章,不能白白的在課堂上質疑浪費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教授們一邊思考,一邊飛快的記筆記。
底下的學生並不知道自己正在見證一門新的學科在創立,他們乖乖的記筆記,聽課,順著楊銳的思路來思考……
楊銳也用普通學生能聽得懂的方式,緩緩的展開表述,讓基因組學這個系統,如畫卷一般,慢慢的露出一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