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建成換做一副認真的面孔,道:“楊銳先生比較繁忙,現在正在做g蛋白偶聯受體相關的研究,他原本是說要專程招待大家的,但是實驗正在緊張狀態,對了,大家最近有看到楊銳先生在g蛋白偶聯受體方面的論文嗎?”
眾人紛紛點頭。
雖然站在一塊貧瘠的科學土壤上,瑞典還是不得不承認道:“楊銳先生在g蛋白偶聯受體方面的研究,超出了我們很多……當然,如果不方便的話,我們也就不打擾他了。”
“這樣吧,我聯絡北大離子通道實驗室問一下,看看能不能約一個合適的時間。”龐建成笑呵呵的說話,告了個罪就去打電話了。
午後。
瑞典代表團浩浩蕩蕩的來到了北大離子通道實驗室。
比起日前訪問北大的陣營,這一次的瑞典代表團的規模更顯的龐大。
與中國代表團喜歡集體活動不同,瑞典的學術代表團卻是採取分散行動的,除了分學科的進行參觀,有些肩負了任務的學者,還會專門考察某個或某幾個學校和研究所。
不管是瑞典的大學,或者諾貝爾獎事務方面的組織,對於各國大學和研究所都有了解的需求。
瑞典的大學是習慣在全世界範圍內發起各種合作的,諾獎事務更是如此,他們每年都要在多個國家指定一些大學來做諾貝爾獎提名人,如果不日以繼夜的進行考察和了解,這項工作就沒辦法推進下去。
諾獎相關機構每年用去的幾千萬美元,不是白白花掉的。
此前訪問北大的瑞典代表團成員,主要是集中在生物學和行政方面的,這一次,卻基本是全員到齊了。
就是物理學、化學或者文學獎的相關學者們,對楊銳和他的實驗室,也是有一定好奇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畢竟,一個月前,楊銳還是瑞典的話題人物呢。
“就是這裡了。”龐建成從大巴車上跳下來,一邊向周圍人介紹,一邊敲門。
不一會兒,楊銳就從實驗室裡鑽了出來。
龐建成放眼看過去,就見楊銳穿著白大褂,頭髮和衣領有一點亂,精神卻很飽滿,穿過草坪的時候,動作矯健,看上去有風神俊逸之感。
龐建成想到此處,回首看了一眼,果然見幾位瑞典女學者正在行注目禮,另外還有兩名瑞典男學者也露出迷醉的表情――龐建成並不太理解為什麼,暫時將之歸結為自己對瑞典人的表情不夠了解所致。
“楊主任。”龐建成打了聲招呼。
“來了啊,我都讓人準備好了。”楊銳說著用英語打招呼道:“各位,好久不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