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界從來都不是一個溫情脈脈的世界。
科學家都是理智的生物,他們的情感也許濃烈,也許在某一個時間,會如火山爆發一般的噴射出來,但在大多數時間,科學家們都是冷靜的看著小白鼠,然後利落的拗斷它的頸椎的形象。
“溫情”和“謙虛”並不是科學家的可貴品質。
科學家的可貴品質是睿智的洞察力和冷靜的思考。
然而,謙虛與溫情,從來都是科學家的稀缺品質。
就像是王永教授一樣,楊銳喜歡他,大多數人都喜歡他,雖然不能因此得到更多的經費,甚至在某些時候,這些稀缺品質甚至不能幫一名學者保駐作,但是,這一定是最受同事們歡迎的品質。
沒有人想要一個冷靜的以至於殘酷的同事的。
楊銳的溫情與謙虛,出乎許正平的預料。
其實也出乎所有人的預料。
經費和成果,從來都是研究員們的命根子,沒有經費,出不了成果,再牛的研究員也是廢物一隻。
而經費和成果,也從來都不是孤立的。
經費製造成果,成果獲得經費的迴圈,是一個美麗的閉環,拿自己的成果給別人?有經費的研究員怎麼會這樣做?
許正平觀察著年輕的楊銳,心裡有無數的想法飄過。
“恃才傲物”才是人們對年輕科學家的普遍認識。
自然科學領域從來都不缺少天才,年少成名者不知凡幾,但能天才到發表的還是不多的,能做到楊銳現在這個程度的――許正平找不到參照物,但他知道,自己喜歡楊銳的做法。
拒很不經濟實用,但他喜歡楊銳的做法。
楊銳對周圍人的心理變化茫然不知,和許正平等人看到的楊銳不同,他本人並不認為自己是什麼絕世天才――當然,他還是有一diandian天賦的,前世的研究生工作,以及做補習老師的那段時間,都給了楊銳極大的信心。
可惜,學霸這條路從來都是越走越窄的,楊銳也只有拼盡全力,才不至於被落的老遠。
他更不會費盡心思,就為了將一堆短平快的專案遷回自己的實驗室。
什麼時候能夠得到自己的獨立實驗室,這件事情此前是不確定的,如果沒有自己的獨立實驗室,楊銳勢必只能留在唐集中實驗室裡,既然那個時候,他滿意這些短平快的專案所帶來的回報,現在他自然也是滿意的。
“咱們看專案吧。”楊銳岔開了話題。
“對對對,看專案。”許正平也調整好了心情,打dian好心情,以加倍的認真,介紹了起來,而且越說越高興。
事實上,這些短平快的專案,在為楊銳刷聲望的同時,同樣帶給許正平極大的好處。
短短的幾個月時間裡,許正平出的論文,比之前幾年出的都多。